第九十六章 梦中情人(1/2)
天才一秒记住本站地址:[笔趣阁ok]
https://www.bqgok.net最快更新!无广告!
洪武二十六年的初夏,南京城在经历蓝玉案的腥风血雨后,终于迎来了一件看似喜庆的大事,礼部奉旨为吴王选妃。
其实这件事情已经持续不短的时间了,但是礼部选中的人家都是非常的抗拒,直到这次由皇上亲自下旨才算是敲定。
应天府兵马指挥赵思礼的府邸内,此刻却是一片愁云惨布。
“不!我绝不嫁!”赵灵儿将手中的青瓷茶盏重重放在紫檀木桌上,滚烫的茶水溅出,在她葱白的手指上留下点点红痕,“满京城谁不知道,那吴王已经毒入肺腑,连床都下不了。爹娘难道要女儿嫁过去,就为了给他冲喜,然
后守一辈子活寡吗?”
她声音哽咽,泪水在眼眶中打转,却倔强地不肯落下。
赵思礼在厅中来回踱步,官袍下摆随着他的步伐剧烈晃动。
他的夫人王氏则坐在一旁,用帕子掩面,低声啜泣。
“灵儿,你以为爹娘愿意吗?”赵思礼停下脚步,长叹一声,声音沙哑,“可这是圣旨啊!礼部昨日已经将你的名字报上去了,皇上亲自圈定的!”
“凭什么?”赵灵儿猛地站起,裙裾翻飞,“应天府适龄的官宦女子那么多,徐尚书家的千金,李将军家的妹妹,为何偏偏选中了我?”
一旁的王氏擦着眼泪,声音颤抖:“听说......听说原本选中的几家千金,不是突然与人定亲,就是称病推脱。礼部被皇上斥责办事不力,这才......这才找到了咱们家。”
赵思礼颓然坐在太师椅上,双手无力地搭在扶手上:“灵儿,你可知道,昨日礼部侍郎亲自来找我,说若是再有人家推脱,就要以抗旨论处,夷三族啊!”
“夷三族”三个字如同重锤,击碎了赵灵儿最后的希望。
她瘫坐回椅上,泪水无声滑落,在淡粉色的裙衫上开深色的痕迹。
这时,管家赵福匆匆来报:“老爷,礼部的李郎中又来了,说是要确认小姐的生辰八字。”
赵思礼强打精神整理衣冠,深吸一口气:“请到前厅用茶,我这就来。”
前厅内,礼部郎中李文泰正悠闲地品着上好的龙井茶,见赵思礼进来,只是微微颔首,并未起身。
“李大人,”赵思礼躬身行礼,姿态放得极低,“小女的生辰八字已经备好,请过目。”
李文泰接过八字帖,看都不看就放在一旁:“赵指挥,令千金能入选吴王妃,可是你们赵家天大的造化啊。”
赵思礼勉强挤出一丝笑容:“是......是下官高攀了。”
“高攀?”李文泰嗤笑一声,放下茶盏,“赵指挥,咱们明人不说暗话。如今这满京城的官宦人家,谁不知道吴王殿下......唉,也就是吊着口气罢了。”
他压低声音,身体前倾:“不过话说回来,令千金若是嫁过去,说不定过个一年半载就能......到时候,你们赵家可就是皇亲国戚了。这福气,别人求都求不来呢!”
赵思礼心中怒火中烧,却不得不继续赔笑:“大人说笑了,下官只求小女平安顺遂。”
送走李文泰后,赵思礼回到内院,见女儿已经哭成了泪人,王氏在一旁不住地安慰,自己的眼圈却也红着。
“爹,”赵灵儿突然跪倒在地,扯着父亲的衣摆,“女儿宁愿剪了头发去做尼姑,青灯古佛了此残生,也不愿嫁过去守活寡啊!”
王氏连忙扶起女儿,母女俩抱头痛哭。
赵思礼心如刀绞,猛地一拳捶在桌上:“实在不行,我就去求皇上!拼着这顶乌纱帽不要,也不能断送了女儿的一生!”
“不可!”王氏急忙阻止,声音惊恐,“老爷,你这是要置全家于死地啊!抗旨不遵,那是要夷三族的大罪!”
“哎.......
就在赵家一片愁云惨淡之时,吴王府内却另有一番景象。
“主人,礼部最终选定的是应天府兵马指挥赵思礼之女赵灵儿。”阿福在黑暗中汇报,声音平静无波,“根据资料,这位赵小姐年方十五,精通琴棋书画,是南京城中有名的才女。”
病床上的苏宁微微睁眼,声音虚弱但清晰:“赵思礼?可是那个在蓝玉案中保持中立,既未参与弹劾也未出面保人的赵指挥?”
“正是。需要干预这个选择吗?”
苏宁沉思片刻,摇了摇头:“不必。赵家既然能在这次风波中保持中立,说明是个明白人。这样也好………………”
他顿了顿,问道:“赵家反应如何?”
“赵家上下十分抗拒,赵小姐更是终日以泪洗面。需要采取安抚措施吗?”
“暂时不用。”苏宁轻叹一声,“让他们抗拒吧,这样反而更真实。若是表现得太积极,反倒会引起怀疑。好像历史上朱允通的妻子正是这位赵氏。”
此时的赵府,迎来了一位意想不到的客人,赵思礼的远房表弟,在钦天监任职的刘继元。
“表哥,听说灵儿被选为吴王妃了?”刘继元一进门就急切地问道,额上还带着细密的汗珠。
赵思礼苦笑:“连你都听说了?这消息传得可真快。”
“何止听说!”刘继元压低声音,凑近赵思礼,“表哥可知,这几日我夜观天象,发现紫微星旁突然出现了两颗伴星,一颗异常耀眼,另一颗却是光芒微弱,然隐隐有冲天之势啊!”
赵思礼皱眉:“你这是何意?莫要打哑谜。”
“表哥,你应该知道我师从何门!”刘继元神秘地说,“我已经特意推算过灵儿的八字,与吴王殿下竟是天作之合!而且吴王虽然病重,但宫里和我要好的太医私下说,他的脉象近来似乎有所好转......”
赵思礼猛地站起:“此话当真?”
“千真万确!”刘继元意味深长地看着眼前的赵思礼,郑重说道,“表哥,这说不定是赵家的一场造化啊!我知道你们现在心中不愿,但世事难料,祸福相依。灵儿这桩婚事,表面上看是火坑,说不定日后会有转机。
送走刘继元后,赵思礼独自在书房沉思,手指无意识地敲打着桌面。
这时,赵灵儿推门进来,眼睛红肿如桃,但神色却出奇地平静。
“爹,女儿想通了。”赵灵儿的声音很轻,却带着决绝,“女儿愿意嫁。”
“RJL,R......“
“女儿知道,这是圣旨,违抗不得。”赵灵儿凄然一笑,眼泪光闪烁,“既然命运如此,女儿认命便是。总不能因女儿一人,连累全家老小。”
赵思礼看着女儿强作坚强的模样,心中一痛,刘继元的话在耳边回响。
他终于下定了决心。
三日后,赵思礼亲自前往吴王府“探病”。
在锦衣卫的严密监视下,他见到了卧病在床的苏宁。
只见苏宁面色苍白,双唇无色,气若游丝,确实是一副命不久矣的模样。
赵思礼按照礼节问候,心中却是一片冰凉。
然而在他行礼告退时,却意外地对上了苏宁突然睁开的双眼。
那双眼睛清澈明亮,锐利如鹰,哪有半分病人的浑浊?
只一瞬间,那双眼睛又恢复了病态的迷离,仿佛刚才的一切只是幻觉。
赵思礼心中巨震,顿时明白了刘继元的话中深意。
他强忍内心的狂喜,不动声色地躬身退出,心中已然有了计较。
当晚,赵家召开家庭会议。
“灵儿,”赵思礼郑重地对女儿说,“这门亲事,为父同意了。”
“老爷!”王氏惊呼,“你怎么也......前几日不是还说要拼着乌纱帽不要,去求皇上收回成命吗?”
赵思礼摆手制止妻子,对女儿说:“为父今日去见过了吴王殿下。灵儿,或许这真的是你的缘分。人生在世,福祸难料。既然命运如此安排,我们不如坦然接受。”
赵灵儿惊讶地看着父亲,不明白他为何突然改变了态度,但见父亲神色坚定,她也只能默默点头。
洪武二十六年六月,吴王大婚的旨意正式颁布。
赵家一改往日的愁云惨淡,开始热热闹闹地准备婚事。
这番转变在南京城中引起了不小的议论。
有人同情赵家的遭遇,认为他们是迫于压力不得不强颜欢笑;有人嘲讽赵思礼卖女求荣,想借此攀附皇亲;更有人猜测这背后是否另有隐情。
大婚当日,吴王府张灯结彩,却难掩冷清。
朱元璋特意下旨简化礼仪,让重病的苏宁免去了所有迎亲的繁琐程序。
新房内,赵灵儿独自坐在床前,红盖头下的面容看不清表情。
她静静地等待着,心中已不抱任何希望。
自然是没有人为她掀开盖头。
许久,她自己伸手揭下盖头,目光投向那个躺在床上一动不动的丈夫。
看着那个毫无反应的男人,赵灵儿轻轻叹了口气,仿佛认命一般的接受了这一切。
她起身走到梳妆台前,开始卸下繁重的头饰。
然而赵灵儿不知道,此刻苏宁的心里却是掀起了惊涛巨浪。
当他的目光掠过新娘的面容时,几乎要控制不住自己的震惊......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