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十八章 冥顽不灵(2/2)
天才一秒记住本站地址:[笔趣阁ok]
https://www.bqgok.net最快更新!无广告!
“为何还要装病?”苏宁接过话头,“因为这是最好的保护色。一个将死之人,才是最没有威胁的。”
他望向窗外的飘雪,目光深邃:“况且,我需要时间。时间,会证明一切。”
“王爷,以你的实力和淮西勋贵的支持,你应该不需要这样委屈自己吧?”
“你不懂!皇爷爷不愿意给的,撒泼打滚也没用!你没看到秦晋燕周四藩王都是乖的不得了?我这个孙辈又哪来的目空一切的资本?”
赵灵儿似懂非懂地点点头,轻轻为苏宁好被角:“无论如何,妾身都会陪着王爷。”
“那接下来就继续演戏!不要相信任何人。”
“是!王爷。”
洪武二十六年的这场风波,就这样悄然平息。
朱元璋继续着力培养朱允?,新版大明宝钞重新流通,虽然新版大明宝钞比不上支票的精良,但也不再是以前宝钞那样的废纸,再加上晚年朱元璋已经杀红眼的威慑力,所以大明的各界人士都是不得不接受了。
然后一切都仿佛回到了正轨。
只有极少数明眼人才能看出,在这平静的表面下,暗流仍在涌动。
而那个被所有人认为命不久矣的吴王,正在暗中积蓄着力量,等待着属于他的时机。
洪武二十八年的寒冬,南京城笼罩在一片肃杀之中。
自从洪武二十六年的蓝玉案后,锦衣卫指挥使蒋?权倾朝野,提骑四出,朝臣无不战栗。
然而谁也没有料到,一场针对这位权臣的暗流正在悄然涌动。
腊月二十三日的深夜,东厂提督王瑾独自一人走在通往谨身殿的青石路上。
他怀中揣着一本厚厚的奏折,里面记载着足以置蒋琳于死地的罪证。
寒风凛冽,王瑾的嘴角却带着一丝若有若无的笑意。
“臣王瑾,叩见陛下。”在谨身殿内,王瑾恭敬地跪倒在地。
朱元璋正在批阅奏章,头也不抬:“这么晚了,有何要事?”
“陛下,”王瑾双手呈上奏折,“臣近日查获一桩大案,涉及锦衣卫指挥使蒋琳,不敢不报。”
朱元璋手中的朱笔微微一顿:“讲。”
“蒋?利用职权,收受巨额贿赂,包庇蓝玉余党。更甚者......”王瑾故意停顿了一下,“臣查到,他在府中私藏龙袍,其心可诛!”
“砰”的一声,朱元璋将朱笔重重拍在案上:“证据何在?”
王瑾不慌不忙地呈上各类物证:“这是从蒋琳别苑中搜出的金砖千两,这是他与蓝玉旧部往来的密信,这是......龙袍的图样。”
朱元璋仔细翻阅着这些证据,面色越来越沉。
特别是那张龙袍图样,上面精细地绣着五爪金龙,与他御用的龙袍别无二致。
“好个蒋琳!”老皇帝怒极反笑,“朕待他不薄,他竟敢有此不臣之心!”
王瑾趁机进言:“陛下,锦衣卫近年来权势过大,已经引起朝野不满。蒋?更是结党营私,其麾下千户、百户多为其心腹。长此以往,恐生祸端啊!”
朱元璋沉默良久,突然问道:“你觉得该如何处置?“
“臣以为,”王瑾小心翼翼地说,“当立即拿下蒋琳,彻查锦衣卫。同时......应当适当限制锦衣卫之权,以东厂加以制衡。”
这个建议正合朱元璋的心意。
自从锦衣卫权势日盛,老皇帝早已心生警惕。
如今王瑾主动提出限制锦衣卫,正好迎合了他制衡权臣的想法。
“传朕旨意,”朱元璋冷声道,“立即捉拿蒋琳,投入诏狱。锦衣卫所有千户以上官员,一律停职待查!”
“遵旨。”
这一夜,南京城再起波澜。
东厂番子倾巢而出,直扑?府邸。
当王瑾亲自带人闯入时,蒋琳还在睡梦之中。
“蒋大人,”王瑾冷笑着展开圣旨,“奉皇上口谕,请您走一趟吧。”
蒋?面色惨白:“王瑾!你竟敢陷害于我!”
“陷害?”王瑾指了指从密室中搜出的龙袍,“人赃俱获,何来陷害之说?”
次日清晨,消息传开,朝野震动。
谁也没想到,权倾一时的蒋琳竟会在一夜之间倒台。
更让人意外的是,朱元璋借此机会对锦衣卫进行了大规模清洗。
数百名锦衣卫官员被革职查办,整个机构几乎瘫痪。
正月十五的朝会上,朱元璋颁布了新的诏令:
“即日起,锦衣卫缉拿朝臣,需经东厂复核;诏狱审讯,需有东厂官员在场;各地锦衣卫卫所,需受当地镇守太监节制。”
这道诏令,彻底改变了洪武朝的政治格局。
曾经不可一世的锦衣卫,如今被套上了重重枷锁。
而东厂,则借此机会迅速崛起。
在任命新的锦衣卫指挥使时,朱元璋出人意料地选择了一个名不见经传的人物宋忠。
“宋爱卿,”朱元璋在谨身殿召见新任指挥使,“你知道为何选你吗?”
宋忠跪地答道:“臣愚钝,请陛下明示。”
“因为你懂得什么是忠。”朱元璋意味深长地说,“朕希望你能记住今天的教训,恪尽职守,不要步毛骧和蒋?的后尘。”
“臣定当竭尽全力,不负陛下重托!”
然而朝中明眼人都看得出来,宋忠不过是个傀儡。
真正的权力,已经掌握在了东厂提督王瑾手中。
这场权力更迭的余波,甚至影响到了看似与世隔绝的吴王府。
“主人,”阿福在黑暗中汇报,“王瑾近日频繁接触皇太孙,似乎有意投靠。”
病榻上的苏宁微微一笑:“王瑾是个聪明人,知道皇爷爷大限将至,必须寻找新的靠山。
“需要干预吗?“
“不必。”苏宁摇头,“让他们去争吧。权力斗争越是激烈,对我们越是有利。”
正如苏宁所料,王瑾在整垮锦衣卫后,开始积极向朱允?靠拢。
而朱允?也需要东厂的力量来制衡各位皇叔,双方一拍即合。
在这场权力的游戏中,唯一受伤的可能是燕王朱棣。
锦衣卫的势力被削弱,使他在朝中的眼线少了许多。
“王爷,”姚广孝在北平燕王府内叹道,“王瑾这一手,打得我们措手不及啊。”
朱棣冷笑:“哼!不过是条摇尾乞怜的狗罢了。待本王……………”
他没有说下去,但眼中的野心已经昭然若揭。
洪武二十八年的这场权力更迭,彻底改变了大明的政治生态。
东厂的崛起,锦衣卫的没落,都为日后埋下了伏笔。
而这一切,都被那个活死人的吴王看在眼里。
他知道,一直等待的机会就快要来到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