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章 时代的终结(1/2)
天才一秒记住本站地址:[笔趣阁ok]
https://www.bqgok.net最快更新!无广告!
洪武三十一年五月的南京,空气中弥漫着压抑的气息。
紫禁城深处,谨身殿内药香缭绕,七十一岁的朱元璋躺在榻上,面色灰败,唯有那双眼睛依旧锐利如初。
“皇爷爷,您感觉如何?”朱允?跪在榻前,小心翼翼地喂老皇帝服药。
朱元璋轻轻推开药碗,浑浊的目光中透着不容置疑的威严:“允?,刘继元可有奏报传回?”
朱允?微微一怔,随即想起这个几乎被遗忘的名字:“回皇爷爷,三日前确有密奏。刘继元奏报说已经在长白山寻得吉壤,正在调动宁王府大军和奴儿干都司的力量修建陵墓。“
老皇帝枯瘦的脸上露出一丝欣慰:“进度如何?”
“据说已经开凿地宫,只是......”朱允?犹豫片刻,“长白山地处偏远,运输建材颇为不易,刘继元请求增派民夫。”
“准。”朱元璋毫不犹豫,“传朕旨意,再调五万民夫,务必在......在入冬前完工。”
朱允?终于忍不住问道:“皇爷爷,孙儿一直不解,为何要在长白山修建陵墓?那里并非我大明龙脉所在啊。”
朱元璋深邃的目光望向窗外,仿佛穿透了宫墙,看到了遥远的北方:“那座陵墓,是给你弟弟允?准备的。”
“什么?”朱允?手中的药碗险些跌落,“给......给三弟?可是他还......”
“他还活着,是吗?”朱元璋转过头,目光如炬,“允?,你可知道,这些年来,朕为何要不惜代价,用百年人参吊着允的性命?”
朱允?茫然摇头。
“因为朕在等。”老皇帝的声音突然变得缥缈,“等一个合适的时机,等一个......不会动摇国本的时机。”
他突然剧烈咳嗽起来,朱允?连忙上前为他抚背。
待喘息稍平,朱元璋紧紧抓住孙子的手:
“允?,你记住。待朕百年之后,你要做的第一件事,就是停止供应允通的百年人参。”
朱允?浑身一颤:“皇爷爷!这......这可是要了三弟的命啊!”
“就是要他的命!”朱元璋的目光陡然锐利,“其实朕这些年来,还是最忌惮你弟弟,他实在是太厉害了!哪怕是毒入肺腑成为了活死人,也能给朕找麻烦。”
老皇帝挣扎着坐起身,死死盯着朱允?:“所以咱必须带着他一起走。”
朱允?已是汗流浃背:“皇爷爷......”
“允?,切记!江山为重。”
后面的话没有说出口,但朱允?已经明白了其中的含义。
他想起这些年来苏宁的种种神奇之处,不由得打了个寒颤。
“可是皇爷爷,”朱允?还想争辩,“三弟他毕竟......”
“毕竟什么?毕竟是你的弟弟?”朱元璋冷笑一声,“允?,你要记住!皇家无亲情!人心不狠,江山不稳!”
这句话如同惊雷,在朱允?耳边炸响。
他怔怔地看着祖父,仿佛第一次真正认识这位执掌大明三十一年的皇帝。
虽然他也是异常忌惮和畏惧这个惊艳绝伦的弟弟,但是也没有想过真的要了这个弟弟的性命。
朱元璋喘着粗气,继续嘱咐:“长白山地处偏远,将允?葬在那里,既可全了你们兄弟之情,又可避免他的陵墓成为某些人的念想。这是朕......最后能为他做的了。”
说到这里,老皇帝的语气罕见地流露出一丝伤感:“允?这孩子,太像朕年轻的时候了。有魄力,有手段,若是不那么偏激,他必是一代明君。可惜......”
他没有说下去,但朱允?明白其中的含义………………
可惜他生不逢时,可惜他太过优秀,可惜他威胁到了皇权的稳定。
苏宁的那些手段确实是雷厉风行,但是稍有不慎绝对会先要了朱家的命。
“孙儿.......明白了。”朱允?低下头,声音哽咽。
朱元璋满意地点点头,从枕下取出一封密旨:“这是朕留给你的最后一道旨意。待允......之后,你要亲自监督,将他的遗体运往长白山安葬。记住,要秘密进行,不得声张。”
朱允?颤抖着接过密旨,只觉得这薄薄的绢布重如干钧。
“还有,”朱元璋的目光突然变得悠远,“不要怪皇爷爷心狠。坐在这个位置上,就是真正的孤家寡人,很多时候......别无选择。”
朱允?躬身退出谨身殿,心情复杂地走向东宫。
这一路上,他脑海中不断回响着祖父的话:“皇家无亲情......人心不狠,江山不稳......”
而在谨身殿内,朱元璋独自望着殿顶的蟠龙藻井,轻声叹息:
“允?,莫怪皇爷爷。要怪,就怪你实在太优秀了,大明若是交给你必定会失控。因为皇爷爷实在是看不透你啊!”
这一刻,老皇帝眼中闪过一丝泪光,但很快就消失不见。
取而代之的,是帝王特有的坚毅与决绝。
洪武三十一年的这个五月,大明王朝的权力交替已经悄然开始。
而远在长白山的陵墓,正在紧锣密鼓地修建中,等待着它命中注定的主人。
只是朱元璋万万没想到,长白山并不是什么妖龙脉,也想不到刘继元是赵灵儿的表舅。
更加想不到长白山陵墓会一直修下去,并且成为了真正意义上的华夏第一陵。
洪武三十一年闰五月初十,南京城笼罩在一种异样的寂静中。
紫禁城内,谨身殿内外跪满了文武百官,所有人的目光都聚焦在那扇紧闭的殿门上。
殿内,朱元璋躺在榻上,呼吸微弱。
皇太孙朱允?跪在榻前,紧紧握着祖父枯瘦的手。
方孝孺、黄子澄、齐泰三位辅政大臣侍立在一旁,面色凝重。
“允?......”朱元璋的声音细若游丝,“记住......朕的嘱咐......”
“呜呜呜......”朱允?泪流满面:“皇爷爷,孙儿记住了。”
老皇帝的目光缓缓扫过三位大臣,最后定格在方孝孺身上:“爱卿......允?......就托付给你们了......”
方孝孺跪地叩首:“臣等必当竭尽全力,辅佐新君!”
朱元璋满意地闭上眼睛,忽然,他又强撑着睁开双眼,用尽最后力气说道:“还有............咱对不……………”
话未说完,老皇帝的手突然垂下,再无声息。
“皇爷爷!”朱允?失声痛哭。
“陛下驾崩了!”司礼监太监王景弘带着哭腔高呼。
顷刻间,谨身殿内外哭声震天。
大明王朝的开国皇帝,就这样在洪武三十一年的这个闰五月,走完了他传奇的一生。
按照朱元璋生前安排,朱允?在祖父驾崩当日就在谨身殿内继位。
方孝孺亲自为新年号拟定了“建文”二字,取“建立文治”之意。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