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818章 阳谋(2/2)

天才一秒记住本站地址:[笔趣阁ok]
https://www.bqgok.net最快更新!无广告!

此令一出,天下震动。无数基层小吏拍手称快,称之为“救命诏书”。

夏末,沈知意结束百日静养,重返庐陵。她未回官邸,而是直奔城外一座新建学堂。这里原是一片乱葬岗,如今矗立着六间教室,屋顶铺着太阳能瓦片??这是工部最新研制的“阳光蓄热板”,白昼吸热,夜晚供暖,专为寒冷地区设计。

孩子们正在上课,老师正是那位曾宣称“女子读书无用”的村塾先生。如今他戴着眼镜,认真教授算术,墙上挂着一幅大字:“知识不分男女,光明普照万家。”

沈知意悄然驻足窗外,听一个小女孩提问:“先生,如果我家没钱交书费怎么办?”

先生答:“不用交。朝廷说了,每个孩子都有权免费读书。而且,你要是学得好,还能拿‘求知奖银’,每月五钱,够买油盐米菜。”

小女孩欢呼雀跃,全班鼓掌。

沈知意含泪离去。当晚,她提笔致书赵晟:“昔年我以为改革在于破案断狱,如今方知,真正的变革始于课堂之中。那些稚嫩的声音,才是未来最响亮的回音。”

秋分前后,李承武终于康复返朝。他未先见君,而是径赴刑部大牢,提审那名被捕刺客。对方始终沉默,直至李承武拿出那枚“影户”印信,轻放桌上。

“你可知这印是谁造的?”李承武问。

刺客冷笑:“你们皇帝装清廉,其实天下乌鸦一般黑。我兄长一家就是因为揭发影户,全家被活埋进井里……”

“那你为何不告御状?”

“告?状纸到不了京城就被烧了!你们这些当官的,嘴上说听民声,背地里全是谎言!”

李承武静静听着,忽然解下腰间佩刀,搁于案上。

“若我说,我可以带你去见一个人??一个亲手烧过状纸,后来却跪着向百姓赎罪的官员,你信不信?”

刺客愕然。

次日,李承武带他来到南方某县。昔日贪官园林已被改造成养老院,那位曾贪污修桥款的县丞如今在此扫地做饭,每日晨昏叩拜亡灵牌位。他见到刺客,扑通跪倒:“我对不起天下受苦之人……若你能原谅我一日,我愿替你兄长守墓十年。”

刺客怔立良久,终放声大哭。

回京后,他主动供出幕后主使??竟是前户部尚书之子,借影户网络操控十余州赋税,暗中豢养死士,意图制造动荡,逼朝廷废除新政。

此案牵连极广,涉案官员达八十三人,其中不乏世家大族。朝中顿时风雨飘摇,有大臣密议联名请赵晟“暂缓激进改革,以安人心”。

赵晟得知,只回一句:“安谁的心?贪官的心,还是百姓的心?”

他亲自监审,七日内连罢十七名高官,抄没家产充作教育基金。又下令在全国设立“悔过碑林”,将每一名认罪官员的忏悔书刻石立碑,置于公共场所,供人警醒。

更有甚者,他宣布:今后每年元宵节,都将举办“问责之夜”??百姓可匿名写下对官员的控诉,投入特制灯箱,由独立监察团核查,属实者立即查处。

第一年,灯箱收到控诉三千二百一十六条,查实一千零八十九件,处理官员四百余人。民间戏称:“从前是观灯猜谜,如今是点灯告官。”

冬至再临,万象更新。

这一年,全国建成新学堂一千八百所,识字率提升至百分之六十二;水利设施新增三千余处,饥荒区域减少七成;“童议碑”推广至六千村落,儿童提案实施率达百分之四十五;“千里哨骑队”扩编至西域,丝路商旅安全通行率创百年新高。

除夕之夜,赵晟再次登上宣政门城楼。今夜不同以往,万千百姓自发聚集楼下,并非只为看烟花,而是带来一件礼物??一本巨册,名为《民声集》。

这是由各地民众共同编写的一部“民间国策书”:有农夫写的耕作改良建议,有工匠绘制的新型犁车图纸,有商人提出的税收优化方案,还有孩童梦想中的“会飞的学堂船”。

赵晟亲手接过,翻开首页,只见一行稚嫩笔迹:

“亲爱的皇帝叔叔:我希望以后没有人再饿肚子。如果你累了,请记得我们都爱您。”

他久久不能言语。

烟花腾空而起,照亮整座皇城。在璀璨光影之下,无数普通人仰望着这座曾遥不可及的宫殿,脸上不再是敬畏,而是信任与期待。

赵晟转身,对身旁的岑九、沈知意、李承武轻声道:“我们常说要造福万民,可真正改变这个国家的,从来都不是我们。而是他们??那些敢于说话、坚持写字、不肯低头的人。”

远处,林远正教一群孩子放飞孔明灯。每一盏灯上都写着愿望:

“我想当法官。”

“我要让妈妈不再咳嗽。”

“希望明年粮食丰收。”

灯火升腾,如星河倒流人间。

赵晟默默许愿:愿此光不灭,愿此路不止,愿这片土地上的每一个灵魂,终有一日都能挺直脊梁,说出自己的名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