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百二十三章:滚!(2/2)

天才一秒记住本站地址:[笔趣阁ok]
https://www.bqgok.net最快更新!无广告!

“我在!!!”

声浪如潮,撼动天地。心钥剧烈震颤,骤然爆发出万丈光芒,直贯云霄。碑林中央的地面裂开,一股清澈泉水汩汩涌出,泛着淡淡的金光,香气弥漫,竟让枯草瞬间返青。

守心泉,现!

叶无名急忙将阿芽放入泉中。泉水自动包裹她的身体,银叶吊坠彻底碎裂,化作点点星光融入血脉。她的呼吸渐渐平稳,脸色由苍白转为红润,睫毛轻颤,终于睁开了眼睛。

“哥……”她虚弱地笑了,“我梦见了好多事。你说小时候答应带我去海边看日出,结果迷路走了三天……你还记得吗?”

叶无名紧紧抱住她,喉头哽咽:“记得。这次不会迷路了。”

千菱坐在泉边,泪水滑落,却笑出了声。她举起短笛,轻轻吹奏起一支从未听过的曲子??温柔、安宁,像是母亲哄婴孩入睡的歌谣。

李玄昭的身影静静望着他们,良久,轻叹:“这一代的守律者,比我们更强。因为他们不再依赖神迹,而是相信人本身。”

话音落下,虚影渐淡,最终归于寂静。

***

一个月后,中原大地上出现了新的传说。

有人说,在瘟疫肆虐的洛川城,一位布衣男子提灯入城,每户门前放一盏纸灯,病者闻香即醒,热退身安;

有人说,在被律尊堂焚毁的书塾废墟上,一个少女吹着短笛教孩子们识字,笛声所至,焦土生芽;

还有人说,每当月圆之夜,一只黑羽冰鸦会飞过村庄,留下一枚晶莹的冰符,上面写着两个字:**守心**。

而那些曾张贴《清心榜》的地方,如今贴满了百姓自发写的“信愿帖”:

“愿我不忘善良。”

“愿我能说真话。”

“愿我的孩子长大后,不必害怕黑夜。”

更令人震惊的是,一些曾沦为律仆的人开始恢复神智。他们在梦中听见铃声,醒来时泪流满面,第一句话往往是:“对不起……我想起来了。”

影司残部惊恐万分,称此为“心疫”,下令全面封锁消息,严禁提及“叶无名”三字。违者剜舌,全家流放。

可越是压制,名字越响。

因为在每一个暗夜里,总有人悄悄点亮一盏灯,低声说一句:“我在。”

***

这一年冬至,北境暴雪封山。

一座名为寒溪的小村被雪崩掩埋了通往外界的唯一道路。粮尽水绝,村民濒临绝望。村中长老召集众人,提议抽签选出三人冒险翻山求援??明知九死一生。

就在此时,村口传来脚步声。

一人踏雪而来,背着竹篓,手中提着灯笼。灯笼上写着“守心”二字。

是他。

叶无名走进村子,放下竹篓,里面是药材、干粮和火种。他没说什么,只是帮着挖通堵塞的灶台,熬了一锅热粥,又为冻伤者敷药包扎。夜里,他在祠堂点燃蜡烛,教孩子们唱一首简单的歌:

>“风吹不熄灯,

>雪压不断藤。

>只要心还在,

>黑夜终会明。”

歌声传遍村落,许多人默默流泪。

第二天清晨,暴风雪仍未停歇,但村民们自发组织起来,轮流铲雪、照料病人、分享食物。他们不再等待救援,而是决定自己开辟出路。

第七天,积雪清除大半,阳光第一次照进山谷。

当他们走出村子时,却发现那人早已离去,只在祠堂墙上留下一行字:

**你们才是光。**

***

三年后,春。

天下局势悄然变化。

律尊堂虽仍有势力,但再也无法公然推行《新律》。各地兴起“守心会”,由普通百姓组成,不设首领,不分贵贱,唯一的宗旨是:“守护彼此心中的善念”。

书院重建,教材不再是冰冷条文,而是收录民间真实故事??关于宽恕、勇气、选择。其中最广为流传的一篇,题为《纸灯笼》,讲述一个女孩如何用一根火柴点亮希望。

千菱成为归心阁新一代传承者,游历四方,以笛声唤醒沉沦之心。她不再孤独,身后跟着一群年轻的守律学徒,他们不修神通,只修共情。

阿芽痊愈后留在南渊,守护守心泉,并收养了十几个战争孤儿。她教他们种花、写字、做灯笼。每年清明,她都会带着孩子们来到碑林,献上亲手折的纸鹤。

至于叶无名,无人知其踪迹。

有人说他在东海渔村教渔民织网;

有人说他在西域沙漠寻找失落的古籍;

还有人说,某个暴雨倾盆的夜晚,他出现在一座塌陷的桥边,背着一个昏迷的孩子走过洪流,身影消失在雨幕尽头。

但他留下的印记,遍布人间。

某日,一位老画师耗尽心血完成一幅长卷,名为《守心行》。画中,无数人提灯前行,足迹连成一条贯穿九州的光河。而在最前方,只有一个模糊背影,手中提着一盏纸糊的灯笼。

有人问:“为何不画清他的脸?”

老画师摇头:“因为他不是神,也不是王。他是每个人心中,那个愿意停下来扶别人一把的自己。”

多年以后,当新一代孩童指着画卷发问:“他是谁?”

老师总会微笑着回答:

“他叫叶无名。

他曾走过我们的黑夜,

然后教会我们,

如何点亮自己的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