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13章 电影《钢的琴》和鞍山八家子宠物市场的故事(2/2)
好书推荐: 开在漫威的保护伞
快穿:顶不住!大佬们各个无下限
快穿之那个重生女要杀我
我骑着大黑虎翱翔兽世
穿越到1976年成痞儒
七零:不嫁知青,嫁军官
虐文女主跑路后我接盘了
通天血路
男主们偷听我的心声
顾总,一往情深
天才一秒记住本站地址:[笔趣阁ok]
https://www.bqgok.net最快更新!无广告!
他之前讲的时候我听的还是蛮认真。
那天,在公园坐着,和他和谐的时候很少,这也是和谐时分中的一次。
他说 ……
电影《钢的琴》,讲的是二十世纪90年代,东北一钢厂下岗工人陈桂林为了生活,组建一支乐队奔波在红白喜事当中。
随着一声震耳的轰鸣声,工业基地里某处烟囱被定向爆破,那些曾经在里面工作的工人不得不走出工厂大门,找寻新的工作。
鞍山宠物市场的开始,离不开这段有些沉重的历史。
来自鞍山市商务局市场某科室的吴莲回忆。
二十世纪80年代,鞍钢工人“有钱也有时间”,养猫养狗纯粹是为了打发时光。
随着90年代末鞍钢附企大量下岗工人流向社会,曾经的宠物成为精神粮食。
而渴望再创业的这些工人们也在养狗中找出了生意经,从“铲屎官”变成“创业者”。
马淑芳就是其中一人。
在1988年,28岁的马淑芳卖出了她人生中的第一只狗。
“那个时候流行养京巴,因为养的人不是很多,所以品相好点的狗价格都比较贵。
那时候一只京巴换一套房子、一辆车的故事也都存在过。”马淑芳说。
当时的马淑芳还在鞍钢有着稳定的工作,因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