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87章 战败之罪,武将来担。战胜之功,文官来受。(2/2)
天才一秒记住本站地址:[笔趣阁ok]
https://www.bqgok.net最快更新!无广告!
【而所谓的不遵调度,轻敌兵冒进,完全就是了推卸责任,而罔顾实情的弹劾。】
【因为,他们不会提“文官监军”制度下,导致刘綎等武将缺乏自主决策权的实况。】
【如,刘綎每欲分兵作战之时,都必咨巡抚周永春的同意,每欲要给军进止之时,必禀经略杨镐之事。】
......
【当刘綎率领东路军进兵之后,他们又弹劾刘綎“行军迟缓”与“未及时与南路军进行策应”。】
【户科给事中李奇珍在奏疏中称:“若使清河闻警,李如柏少听贺世贤之计,偏师策应,刘綎当不至死”。】
【这一弹劾,看似针对李如柏,实则是一奏两弹,弹劾李如柏的同时,也在暗指刘綎未能主动协调友军,才是导致其身死之因。】
......
【此外,弹劾的言官们,还指出刘綎“轻信伪谍”之罪,面对“奴酋用杜松衣甲旗帜诈称明军,刘綎不辨情报令箭真伪核实,盲目突进,其罪难逃。”】
【御史杨鹤在奏疏,更是中直言:“刘綎虽死,但杀一刘綎不足以谢天下,然杀一刘綎可安朝堂。”】
【有的言官,为了弹劾而弹劾的指责刘綎,称其:明知战局不利,却不愿与李如柏会师,却一意孤行,导致东路军全军覆灭时。】
【却完全不提及,东路军与南路军之间,所存在的距离与地理位置等因素,也绝口不提,东路军与南路军,根本就没有在赫图阿拉城下,提前会师的作战安排。】
【还有御史周师旦,弹劾称刘綎的“军纪涣散”,其部川兵“沿途劫掠村落,致民怨怼起。”却绝口不提,东路军粮饷断绝之事。】
【他们还弹劾刘綎,其部夸大“兵力虚报”之实与“治军不严,未战已多有逃兵。”之事。】
【其中,户科给事中官应震,在核查军籍后奏称:刘綎所报“两万川兵”实际仅万余人,有“虚冒粮饷”之罪。】
【然而,他们也绝口不提,大明王朝这一种情况的普遍性,以及军籍上的士兵名册,为何没有被他们消除的原因。】
......
【在诸多儒生言官的弹劾之下,都在把整个“萨尔浒惨败”的罪责,全都终究到各路大军主将的身上。】
【所以,他们从一开始,就在各路大军主将的身上,找出导致“萨尔浒惨败”的主要原因与责任。】
【至于,那些在战前的催战奏书与大明皇帝的催战旨意,已经完全被忽视了。】
【还有,文官监军,遥控指挥,以及粮饷不足等问题,也在他们的口中,成为了不会影响战役结果,客观小因素。】
ℬ Ⓠ 🅖 ok. n e 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