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百五十章 进入生产阶段的原子弹!(上)(2/2)

天才一秒记住本站地址:[笔趣阁ok]
https://www.bqgok.net最快更新!无广告!

在徐云穿越的现实世界中,华盾生科曾经遭遇过一次设备危机:

Nutrien公司拒绝再向华盾生科提供FOERDA-T632序列的生产线,并将其列入了瓦森纳协议的禁运清单中。

那套生产线是‘一个螂灭’的核心生产设备,缺了它整个产品根本就没法进行生产。

于是徐云便亲自前往甬城,找到了汉华集团的林振华林厂长,顺带带着老苏给他上了趟坟。

最终林振华出面联系了一家海军单位,使用海军的生产设备打造出了一套模组。

而那个海军单位恰好便是.....

魔都的海军研究所。

结果没想到的是。

在眼下这个副本里,徐云居然又意外的听到了它们的名字。

不过这也正常。

气体交换膜的精度基本上都在微米级上下,如今国内不可能有任何一家普通国企能够做到,目标对象只可能是军工端。

而由于时局原因。

目前内陆的军工企业要么在承担着各类武器的生产,要么就是在三线纵深策略的搬迁途中,基本上不可能腾出太多的人手和设备。

因此自然而然的。

这个生产任务便落入了海军侧的手里。

魔都海军研究所呢,又是如今国内最顶尖的海军侧研究单位,负责各种舰艇甚至潜水艇的研究。

所以气体交换膜会由它们生产....某些意义上来说其实是一种必然。

“一周产量2000多张?”

老专家重复了一遍杨承宗报出的数字,心中飞快的盘算了一番,最后满意的点了点头:

“这确实够了。”

这位老专家的名字叫做杨维,原本也是原子能所中负责浓缩铀相关项目的工程师。

只是两年前基地实验组的轴承中心缺少专家,杨维便被调到了221基地。

不过岗位的变动,并不影响杨维的专业素养。

几次简单的心算过后。

他便大致判断出了杨承宗给出的数字,的确能够负担预期的浓缩铀提纯,甚至还能有所结余。

而随着杨维这番话的开口。

气体交换膜的事宜也算是暂时告一段落了。

杨承宗和钱皋韵二人很快便坐回了位置上,话语权再次交到了朱光亚的手里。

“咳咳。”

朱光亚很快清了清嗓子,对台下众人说道:

“各位同志,感谢杨承宗同志的介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