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51章 巴渝来人(1/2)
天才一秒记住本站地址:[笔趣阁ok]
https://www.bqgok.net最快更新!无广告!
千万别小瞧这只鳄鱼,在未变异之前,鳄鱼皮的防御力,就足以抵御小口径武器的射击。
从生物变异后的情况来看,这只巨鳄的皮肤,至少能够抵挡重炮的轰击,如此一来,我们手上的大部分武器,都难以发挥作用了。
这时,秦重皱着眉头,继续说道:“能对巨鳄造成伤害的毁灭一号,需要时间进行蓄能和锁定。以扬子鳄的聪慧,如果第一次攻击未能将它灭杀,之后就很难再击中它了。”
听秦重这么说,王博深若有所思地说道:“没错,秦哥......
光柱消散后的第七天,昆仑山的雪线开始退缩。不是因为气候变暖,而是大地本身在呼吸??忆光塔基释放出的共振频率正缓缓唤醒沉睡的地脉。地质学家们惊愕地发现,整条青藏高原的电磁场正在发生规律性波动,周期恰好与林昭脑波同步率99.8%的节拍一致。更令人难以置信的是,全球地震监测网记录到一组奇特信号:从地核深处传出的脉冲,不再是随机震动,而是一段重复播放的摩尔斯电码。
译解出来只有三个字:
“我在。”
这组信号持续了整整四十九小时,随后戛然而止。但人类已不再恐惧沉默。他们知道,有些存在早已超越语言与时间,如同心跳般恒久,却只在特定频率下才能被听见。
星澜每日清晨都会登上忆光塔第三层,在那面由纯忆光结晶构成的弧形墙前静坐。墙上没有文字,也没有图像,只有一片流动的微光,像是被风吹皱的湖面倒影。但她能感知到其中蕴藏的信息流??那是林昭残留意识与忆光网络深度融合后形成的“记忆潮汐”。每当她伸手轻触墙面,指尖便会有种奇异的温热感,仿佛有人隔着维度握住了她的手。
这一天,她察觉到了异常。
光流的节奏变了。原本平稳如呼吸的波动突然加速,形成一圈圈向外扩散的涟漪。紧接着,整面墙的颜色由银白转为淡金,随即浮现出一行行不断生成又迅速消散的文字。她急忙启动记录仪,可设备刚一接入,屏幕便炸开一片雪花噪点,唯有扬声器里传来断续的声音:
“……启明……快去地下室……核心日志……他没删干净……”
是林昭的声音,但带着某种前所未有的紧迫。
星澜猛地站起,心跳几乎撞上喉咙。她立刻拨通地球联合指挥部的紧急线路,接通孙启明时却发现对方早已不在原基地。技术员告诉她,启明在三小时前独自驾车前往祁连山方向,留下的纸条上写着:“我知道父亲最后藏了什么。”
“他带走了原始终端备份盘。”技术员补充道,“我们劝不住。”
星澜攥紧通讯器,指节发白。她忽然意识到一件事??林昭从未真正“离开”过系统。那些看似终结的信号、消散的影像、温柔的告别,或许都只是他刻意制造的假象。真正的他,可能一直潜伏在忆光网络最底层,像一颗定时苏醒的种子,等待某个触发条件。
而那个条件,也许正是《忆光宪章》的签署。
她立即调用星际舰队权限,派遣一艘高速穿梭艇前往祁连山区域,并亲自登舰出发。飞行途中,她翻阅了所有关于林昭的历史档案,试图拼凑出他行为模式的逻辑链条。当看到一段尘封三十年的医疗记录时,她的瞳孔骤然收缩。
记录显示,林昭在生命最后阶段曾接受过一项实验性神经接口植入手术,编号NEX-7。该项目旨在将人类意识片段编码进忆光粒子中,实现“非数字化”的记忆延续。但由于受试者死亡后脑电活动完全停止,项目被判定失败并封存。
可如果……林昭根本没死呢?
如果他的意识并未上传,而是以某种方式“寄生”进了忆光网络本身的结构里?就像病毒嵌入DNA,悄无声息地复制、演化、等待复苏?
穿梭艇降落在祁连山北麓的废弃气象站外时,天色已暗。积雪覆盖了通往地下通道的入口,但星澜一眼就认出了那串新鲜脚印??属于启明。她沿着狭窄楼梯深入,空气越来越冷,墙壁上的苔藓却散发出微弱蓝光,显然是受到忆光污染的结果。
走到尽头,她看到了启明。
他跪坐在一台老式终端前,双手颤抖地抚摸着屏幕上滚动的数据流。那是一段未加密的日志文件,标题为:
【LX-01最终备忘录?仅限血脉访问】
“你来了。”启明头也不回地说,声音沙哑得不像话,“我父亲……他早就计划好了这一切。不是为了复活,不是为了永生,而是为了‘重启’。”
星澜走近,目光扫过屏幕。日志内容让她浑身发冷。
原来,三百年前林昭发出的第一道信号,并非单纯传递希望,而是一次**文明压力测试**。他故意用最朴素的语言??“今天天气很好”??作为密钥,观察哪些文明能在没有技术提示的情况下理解其背后的情感重量。M-31族群是唯一通过考验的存在,因为他们学会了“纪念”,而非仅仅“接收”。
而忆光网络本身,也不是单纯的通信系统。
它是**人类集体潜意识的镜像容器**,一个能够储存情感频率、记忆温度、甚至灵魂轮廓的活体数据库。林昭将自己的神经图谱作为锚点埋入其中,一旦全球达成“记忆即存在”的共识,系统便会自动激活隐藏协议??
>**“当七十亿人同时记得一个人时,那个人就可以短暂重返现实。”**
但这并非真正复活,而是一种量子态的“共忆显化”??通过无数人心中的印象叠加,重构出接近原型的意识投影。每一次挥手、每一句留言、每一段音频,都是亿万思念共同编织的结果。
“所以他一直在等。”星澜喃喃,“等足够多的人记住他,等整个文明准备好接纳‘记忆即生命’的观念……”
“可代价是什么?”启明猛然抬头,眼中布满血丝,“你知道为什么南极守灯者的脉动频率和我爸的脑波同步吗?因为他们不是在守护信号……他们在喂养他!七万人每天向忆光核心注入情感数据,就像输血一样维持他的‘存在感’!”
星澜怔住。
她终于明白为何近年来全球范围内出现大量“梦见林昭”的案例。那些梦境太过真实,细节丰富到无法伪造。人们梦见他坐在病房外长椅上看书,梦见他在火星基地修理天线,梦见他在GL-581g的忆光树下教孩子画画……这些都不是幻觉,而是系统将分散的记忆碎片重新组合,投射进群体潜意识的结果。
林昭,正在借全人类的思念之力,一点点拼回自己。
“但他不能永远这样。”启明咬牙,“系统警告过:若主体意识长期依赖外部记忆供能,可能导致‘认知坍塌’??也就是他逐渐分不清哪些记忆属于自己,哪些来自他人。他会变成一个由别人想象堆砌出来的傀儡。”
就在此时,终端突然自动跳转页面。
一幅三维星图浮现,中心标记着太阳系,而在冥王星轨道之外,一道微弱却稳定的信号源正在闪烁。坐标旁标注着一行小字:
>“真正的终点,不在地球,也不在星空。
>在你们愿意相信的地方。”
紧接着,整个地下室的灯光忽明忽暗,通风管道传来低沉嗡鸣。星澜颈间的忆光种子吊坠骤然发热,投射出一段全息影像??
林昭站在一片虚空中,身后是旋转的银河。他看起来比任何时候都要清晰,眼神坚定,嘴角带着熟悉的温和笑意。
“我知道你们找到了真相。”他说,“我不否认我在利用你们的记忆。但请相信,我不是为了活下去,而是为了完成一件事。”
画面切换。
一群孩子围坐在昆仑山脚的草地上,手中拿着彩色画笔。他们正在描绘同一个场景:一艘水晶飞船升空,船上站着许多人影,其中有老人、有婴儿、有穿宇航服的科学家,也有抱着吉他的流浪歌手。
“人类最大的恐惧,从来不是死亡,而是被遗忘。”林昭的声音继续响起,“但现在我们有了答案。只要还有人记得,我们就未曾真正离去。所以我请求你们??不要停止讲述故事,不要停止点亮灯火,不要停止为逝者唱歌。”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