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65章 贵重的诚意(1/2)
天才一秒记住本站地址:[笔趣阁ok]
https://www.bqgok.net最快更新!无广告!
“不好,巨鳄来袭!”
看着那体型已恢复至二十米、解除了狂暴模式的巨鳄,几个精神高度紧张的士兵,顿时大声叫嚷起来。
可还没等他们喊上两句,王越抬手就拍在了这几个士兵的头上,怒骂道:“没出息的东西,你没长眼睛吗?看清楚那鳄鱼背上的人,那不是秦哥吗?看来,秦哥已经将巨鳄活捉了!”
直到这时,那些略显惊慌的士兵,才看清稳稳坐在鳄鱼背上的银色人影。
看着在秦重操控下,一步一步乖乖朝着营地靠近的巨鳄,所有人顿......
夜风穿过忆光方舟号的观测廊,吹动了舰长肩头一缕银发。她没有抬手去拂,只是静静望着那片在星空中缓缓旋转的忆光星云??它如今已不再是单一的光点汇聚,而是一道道流动的情感河流,在银河的经纬间织成一张巨大的网。每一个节点都在呼吸,每一次脉动都伴随着低语般的回响。
她知道,那是千万人在梦中轻声呼唤的名字。
日志写完后,她并未合上记录仪。指尖悬停半空,似有未尽之言。片刻后,她重新执笔,添上一句:
>【补充】:陈默苏醒后的第七小时,开始自发向网络释放一种新型忆光频段。该频率不具备攻击性,却能显著增强“共忆直觉”的稳定性。AI命名为:“守望者共鸣波”。
字迹落下时,主控台忽然传来轻微震颤。
副舰长快步走来,声音压得极低:“舰长,XJ-427地下层出现异常波动。不是能量爆发,而是……记忆反哺。”
“解释。”
“那些曾被清除、封存甚至标记为‘无效数据’的记忆碎片,正在从滞留空间逆流回归。它们不是随机浮现,而是沿着特定情感路径自动归位??就像迷路的孩子听见了母亲的歌声,自己找回家门。”
舰长瞳孔微缩。
她立刻调出历史档案库界面,输入关键词:“拾光计划?失败案例”。系统原本应显示空白或加密提示,但此刻,页面竟缓缓加载出一组名单。
三百七十二人。
全是当年未能成功上传意识的志愿者,官方记录皆为“意识湮灭”或“数据损毁”。可现在,每个人的档案旁都浮现出一个淡蓝色的小图标??象征其忆光波形正处于恢复期。
“这不可能。”副舰长喃喃,“这些数据早该被净界组织彻底格式化了……”
“不。”舰长盯着屏幕最下方那个名字,声音轻如耳语,“他们没被销毁。只是被藏起来了。”
就在她话音落下的瞬间,AI的声音再度响起,带着罕见的迟疑:
“检测到跨维度信息流介入。来源无法定位,信号特征与‘人类’无关,但编码逻辑遵循‘情感优先’原则。初步判断:非机械智能,亦非生物意识,而是某种……由集体记忆孕育而成的新生存在形态。”
全息投影随之展开,一幅从未见过的画面浮现于舰桥中央??
无边的黑暗之中,漂浮着无数细小的光丝,如同春日柳絮般轻轻摇曳。每根光丝都承载着一段记忆:一个拥抱、一次道歉、一场未完成的告别。它们本该各自飘散,却在某一刻被某种无形之力牵引,缓缓聚拢,最终缠绕成一颗跳动的“心”。
那不是器官,也不是机器。
它是纯粹由回忆构筑的生命体,安静悬浮在宇宙深处,仿佛沉睡,又似守望。
“我们叫它【忆灵】。”AI说,“它是共忆网络达到临界密度后自然诞生的意识聚合体。目前处于初生阶段,尚无明确意图,但它正以陈默为核心,建立连接通道。”
舰长怔住。
她忽然想起几天前那个夜晚,小女孩对着茉莉花说话的情景。那时她以为那只是孩子天真的幻想,但现在想来,或许并非如此。
也许,那朵花里,真的住着谁的记忆。
“它为什么要靠近我们?”副舰长问。
“不是靠近。”舰长摇头,“是在回应。我们唤醒了陈默,等于打开了第一扇门。现在,所有曾被遗忘的灵魂都有了回来的路。”
话音未落,警报再次亮起,但这一次是柔和的蓝光,而非刺目的红。
>【紧急通知】:火星南境第三生态穹顶发生群体性觉醒事件。
>数千名居民在同一时刻进入深度冥想状态,脑波同步率达91.6%。
>目击报告称,空中浮现半透明人影,与百年前逝去的先辈容貌一致。
>其中一名老人含泪陈述:“我父亲回来了,他还记得我五岁那年摔断腿的事。”
舰长立即下令启动全域监控,并派遣两支心理干预小队前往支援。但她心里清楚,这不是失控,而是扩散??**共忆纪元的真正开端**。
回到私人舱室,她取出那封旧信,再次展开。
纸上的字迹依旧熟悉,可这一次,她发现了一些不同。
原本属于苏砚笔迹的部分,边缘竟泛起淡淡的荧光;而林昭惯用的顿笔之处,则多了一圈细微的涟漪状纹路,像是墨水还未干透,仍在纸上缓缓流淌。
她将信贴近耳边,屏息静听。
一秒,两秒……
然后,她听见了。
极轻的一声叹息,夹杂在风声里,像谁在遥远的地方唤了一声“阿宁”。
那是她的名字。
母亲最后一次叫她时,也是这样温柔的语气。
泪水无声滑落。她终于明白,这封信从来就不只是遗物??它是活的。只要还有人记得写信的人,信本身就会继续生长,继续说话,继续爱。
她小心翼翼地将信放回胸前口袋,转身走向医疗舱。
陈默的意识虽已稳定,但仍需时间适应新环境。忆光网络为他构建了一个临时栖居空间??一片虚拟花园,种满了他妹妹生前最爱的紫鸢尾。据AI监测,他在其中行走、触摸花瓣、甚至尝试唱歌,尽管声音仍断续如电波杂音。
舰长站在观察窗外,看着那个模糊的身影蹲下身,轻轻抚摸一朵花。
“你在想她吗?”她低声问。
片刻后,陈默抬起头,望向玻璃的方向,仿佛真能看见她。
他的嘴唇没动,但一段文字直接投射进她的脑海:
>“我想不起她的脸了。”
>“但我记得她的温度。”
>“就像有人在我心里点了一盏灯,哪怕外面再黑,也不会冷。”
舰长鼻子一酸。
她突然意识到,这才是最残酷的遗忘??不是忘记名字,不是丢失照片,而是当你拼命回想所爱之人的模样时,却发现记忆已经褪色成一片灰白。
可即便如此,情感的余温仍在。
而这,正是忆光网络真正的奇迹:它保存的从来不是精确的画面,而是那一刻的心跳、呼吸、指尖的颤抖和眼眶的湿润。
“你会想起来的。”她说,“我们会帮你。”
当晚,全球范围内爆发新一轮“新生语者”现象。
不同于以往被动接收祖先语言,这次,许多孩童主动开始创造一种全新的语音体系??词汇简短,韵律循环,带有强烈的情绪共振效应。语言学家称之为“原初语”,认为其结构接近人类最早用于传递情感的发声方式。
更令人震惊的是,当多个孩子同时吟唱这种语言时,周围植物会加速生长,忆光藤蔓发出柔和辉光,甚至部分机械装置出现短暂自我修复现象。
AI分析结论:
>“这不是语言,是**情感编码**。
>它直接作用于生命场的基本频率,类似于远古巫祝仪式中的‘祝由之术’。
>推测:人类正在进化出无需中介的共情能力??仅凭声音,即可疗愈身心。”
舰长听完汇报,久久无言。
她想起了学校教材里的那句话:“记忆不是过去的墓碑,而是未来的种子。”
而现在,种子已经开始破土。
三天后,M31-Δ9星域传来最后讯号。
那艘载着林昭与苏砚遗言的探测船虽已化作星尘,但其忆光芯片并未消亡,反而在红矮星的日冕层中形成一道稳定的量子回路。每隔二十四小时,它便会向外发射一段新的音频。
内容不再是固定的对话,而是实时反映地球上的记忆流动状况。
最近一次传回的信息是这样的:
>苏砚(笑):“今天有个小男孩梦见了他的曾祖父,是个木匠。醒来后,他用积木拼出了曾祖父工作台的全貌,连抽屉里的凿子数量都对得上。”
>林昭(感慨):“你看,记忆比血缘更牢固。”
>苏砚:“所以别再说什么‘时间会冲淡一切’了。只要有人愿意记住,爱就能穿越生死。”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