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14章 她感到很是迷茫(2/2)

天才一秒记住本站地址:[笔趣阁ok]
https://www.bqgok.net最快更新!无广告!

她没有马上写她想写的东西,她觉得还不是时候,现在是白昼,日头煌煌,声音嘈杂,没有静息,写那个东西,需要安静的环境,也要避开人们的耳目,被人撞见,闹不好会前功尽弃。

她要到夜深人静的时候,再去行事,眼下只能在心里酝酿,写些什么内容,从哪里下笔,都不可草率,要写的入情入理,才会获得别人的支持或者首肯。

她知道,她要写的那个东西,有悖人性常理,甚至有悖法律或者与法律根本冲突,让人认可或者支持你付诸实践,不敢说难于上青天,也跟难于上青天有的一拼。

所以,草率不得,大意失荆州,草率误乾坤。

孙莲心摸黑,把纸笔放在了头顶小桌的抽屉里,那里还放着医院每天送来的治疗费用的单据。

写那份东西,对于孙莲心来说,跟一个老头吃掉一块儿豆腐那样简单,但不简单的是要过得了父母那一关,最关键的也是要过得了父母那一关,她要做下的事儿,她自己还决定不了,至少要经过爸爸妈妈的同意,甚至他们的点头允诺,签字画押才行,不然的话,谁也不敢对她进行实施,实施者会有严重的心理负担,怕受到社会谴责的谴责,甚至面对牢狱之灾。

她在斟酌想向司法部门,向生养她的父母,写一份安乐死的申请报告。

安乐死药是氰化钠、氰化钾等我国严格管控的剧毒化学品,人只要服用0.1克就足以致死。安乐死是70年代以来国内外医学界、哲学界和伦理学界讨论最为热烈的问题之一,至今尚未取得一致的意见。“安乐死”来源于希腊文,意思是无痛苦的、幸福的死亡。

它包括两层含义,一是无痛苦的死亡,安然的去世;二是无痛致死术,为结束患者的痛苦而采取致死的措施。

荷兰于1973年,日本、德国于1976年相继成立了自愿安乐死团体。荷兰有近90%的民众对安乐死持支持态度,安乐死协会目前已拥有24万多名会员,有10万公民立下遗嘱,要求医生在他们病入膏肓之际,不要采用延长生命的医疗手段。1976年第一次自愿安乐死国际会议(1st 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of Voluntary Euthanasia Societies)在东京举行。美、英、日、荷兰等国家签署了《东京宣言》,要求尊重“生的意志”和“尊严的死”的权利。1980年“死亡自主权主张团体之世界联盟”(World Federation of Right-to-die Societies)宣告成立。1987年第39届世界医学大会通过的声明则表示,不论基于患者本人或其近亲属的请求,实施主动安乐死都是不道德的,但不反对被动安乐死,让病人自然死亡。

人命关天,难以定夺。

对于谁有权力安乐死,在什么疾患的情况下可以实施安乐死,就是法律层面恩准了安乐死,那么,谁来对疾患者实施安乐死?怎么样实施?难以界定,闹不好会有牢狱之灾。

孙莲心刚入职的那一年初夏,就碰上一个棘手难以报道的安乐死事件,曾经采访做过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