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06章 是我的抢不走(2/2)

天才一秒记住本站地址:[笔趣阁ok]
https://www.bqgok.net最快更新!无广告!

彼时,她的文学天赋已显露无遗,连文坛名家晁补之都对其赞誉有加。

1101年,十八岁的李清照与二十一岁的太学生赵明诚成婚。赵明诚出身官宦之家,是宰相赵挺之的幼子,与李清照门当户对,且二人志趣相投,皆痴迷于金石书画的收藏与整理。

婚后,他们屏居青州乡里十三年,共同编纂《金石录》,这段时光被后世称为赌书消得泼茶香的佳话。

然而,政治的动荡与个人性格的冲突,逐渐撕裂了这段婚姻的表象。靖康之变后,北宋灭亡,赵明诚在任江宁知府期间,面对叛乱竟弃城而逃,将李清照独自留在城中。

此事成为二人关系的转折点,李清照在途经乌江时写下《夏日绝句》:“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暗讽丈夫的懦弱。赵明诚因此郁郁寡欢,1129年病逝于建康,也就是今天的南京,年仅四十九岁。

赵明诚去世后,李清照在战乱中护送十五车文物南迁,途中散失大半。1132年,四十九岁的她再嫁张汝舟,却陷入更深的悲剧。张汝舟觊觎她的文物,婚后对她拳脚相加,甚至贪污公款。

李清照忍无可忍,以“妻告夫”之罪将其告发,虽获准离婚,却因此入狱九日。这场婚姻仅维持百日,却成为她晚年最深的伤痕。

再嫁风波后,李清照避居金华,写下“物是人非事事休,欲语泪先流”,字字泣血。她晚年定居临安,今杭州,整理《金石录后序》,将半生收藏与学术成果托付后世。

此时,她的词风已从早期的婉约清丽,转为沉郁悲怆,如《声声慢·寻寻觅觅》“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道尽国破家亡的孤苦。

李清照的性格兼具柔婉与刚烈。她敢于在《词论》中批评柳永词语尘下,苏轼“不协音律”,甚至将李煜、欧阳修等名家一一数落,提出“词别是一家”的理论,强调词与诗的界限。这种孤傲与批判精神,在男性主导的文坛中堪称异数。

对赵明诚,她既有“赌书消得泼茶香”的柔情,也有“至今思项羽,不肯过江东”的决绝;对张汝舟,她以一纸诉状结束百日婚姻,宁可入狱也不屈从。这种“无惧磨难,悲喜自渡”的勇气,使她成为超越时代的独立女性。

1155年,七十二岁的李清照在临安悄然辞世。她的一生,经历了北宋的繁华与南宋的动荡,见证了金石书画的聚散与婚姻的悲欢。她的词作,前期写闺情闲愁,后期叹身世国难,语言清丽却情感深沉,被誉为“婉约派之宗”。

李清照的悲剧,不仅是个人命运的写照,更是时代动荡的缩影。她以一支笔,写尽千年风华,也写下千年孤独。正如她所言:“物是人非事事休”,但她的词与精神,却永远鲜活在历史的长河中。

陆君庭言罢,瑶瑶又是第一个站起来鼓掌的。并且掌声不断。

哇塞,姐夫,你真的太厉害了。

瑶瑶在心里默默念叨着。

内心里掩饰不住的对陆君庭的

ℬ𝐐🅖ok. 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