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11章 谁才是真正的幕后黑手?(1/2)

天才一秒记住本站地址:[笔趣阁ok]
https://www.bqgok.net最快更新!无广告!

西欧的事情没那么容易调查清楚。

光是路途遥远,又难以安插人手进入敌人的内部。

就注定了这是一个耗时漫长的事情。

不过在大明内部的那些西方鼓吹者,调查起来倒是要容易得多。

调查出来的结果。

跟朱慈烺预料的差不多。

那些最开始给鼓吹西方的家伙,果然个个都很有钱。

有钱到他们大手大脚花出去的钱财,远远超出了他们的综合收入。

因为大明朝廷全面放开了海禁,并且还鼓励大家出海经商。

所以现在出海的商人实在太多了。

无数的货物被运往了西欧,那就导致利润不断的下降。

根据情报部门统计的各种消息,现在前往西欧做生意的利润平均是在2~3倍左右。

最高的顶多也就是四五倍。

这还只是毛利润,还没有抛掉来回所花费的各种运营成本。

可是有些家伙,却像是每一次都挣了十几倍,甚至几十倍的利润一样。

比如一个姓林的海商,他是在江南豪强都被灭掉或远走海外之后,侥幸没有受到波及的中小商人。

按照情报部门的调查,他原本的所有资产加起来,估计也就不到20万两银子左右。

那可是所有的资产,包括了他拥有的田地商铺和房产,还有海船以及库存的货物和作坊等等。

其中各种固定资产就占了绝大部分。

流动资金估计最多只有两三万两银子而已。

结果那家伙趁着这两年形势好,前后往西欧跑了三趟。

每一次过去都比上一次带的货物更多,赚回来的钱自然也会更多。

那么就按他3万两银子的流动资金来算。

第一趟去了回来让他赚了5倍,那也就十五万两银子。

之后第2次再来个5倍就是75万两,第3次再翻5倍,那也才370多万两银子。

结果那家伙花了多少银子你知道吗?

第1次回来之后就购买了不少海船,并且还是高价购买的。

因为造船的周期比较长,他想要快速扩大生意规模,那就只能高价买船。

那家伙光是买船的银子就超过了20万两。

随后他还拿出大笔的银子雇佣人手并采购货物,然后再次前往西欧做生意。

初步预计他的花费超过了40万两银子。

而在他第1次西行的时候,他的货物和船只数量这些都是有记录的。

总共才2万两银子左右的货物,来回一趟就变成了四五十万两银子?

这明显跟当时的行情不相符。

然后那个家伙第2次回来之后。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