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70章 德明联军在南北两翼取得重大突破(1/1)
天才一秒记住本站地址:[笔趣阁ok]
https://www.bqgok.net最快更新!无广告!
在此后的日子里,朱由检这个皇帝依靠空军传递的情报,不断带领敢死突击队出击,连续袭击了苏军几个炮兵阵地,夺取了上百门的喀秋莎火箭炮,给予苏军沉重的打击。
这迫使苏军不得不出动更多的部队来保护炮兵,这样一来,朱由检为了自身的安全,也就放弃了袭击抢夺喀秋莎火箭炮。把攻击放在了重点炮击喀秋莎阵地上来。
朱由检命令大明王朝后勤装备部门开始仿造喀秋莎火箭炮,同时组建自己的喀秋莎火箭炮部队。
朱由检巧妙运用缴获的喀秋莎火箭炮,对苏军展开强大的心理攻势。在非进攻时段,明军故意在不同地点不定期地发射喀秋莎火箭炮,让苏军时刻笼罩在这一恐怖武器的阴影之下。那熟悉而又令人胆寒的呼啸声,不断冲击着苏军士兵的心理防线,使他们时刻处于高度紧张和恐惧之中,士气受到严重打击。
同时,联军通过广播、传单等方式向苏军宣传喀秋莎火箭炮已为联军所用的事实,进一步瓦解苏军的战斗意志。宣传内容强调苏军已失去这一王牌武器的优势,继续抵抗只是徒劳,劝诱苏军士兵投降。这种心理攻势与实际的军事打击相结合,使苏军内部产生动摇和恐慌情绪,削弱了他们的战斗凝聚力
为了加速莫斯科的沦陷,德明联军集中力量切断苏军对莫斯科的物资补给线。他们运用空中力量对通往莫斯科的铁路、公路进行持续轰炸,摧毁桥梁、涵洞等关键交通设施,阻止苏军的物资运输车辆和列车通行。同时,地面部队也积极出击,对苏军的补给车队进行拦截和袭击。
此外,联军加强了对莫斯科周边地区的封锁,阻止任何物资流入城内。通过控制周边的战略要地和交通枢纽,将莫斯科与外界隔离开来。随着时间的推移,莫斯科城内的苏军将面临物资匮乏的困境,武器弹药、粮食、药品等必需品日益短缺,战斗力将受到极大影响。
在完成上述准备工作后,德明联军对莫斯科发起全面总攻。他们采用多点突破的战术,从多个方向同时对苏军防线发起猛烈攻击。喀秋莎火箭炮在各个进攻方向上发挥着关键作用,为部队的推进提供强大的火力支持。
德军的中央集团军群、南方集团军群以及明军的多个集团军,如伊犁装甲集团军、东欧方面军等,相互配合,协同作战。
四月初,莫斯科附近的积雪开始融化,乍暖还寒的时候,处于莫斯科最北边的克莱斯特元帅的前方集团军群,与莫德尔领导的中央集团军群合围了驻守加里宁格勒的47万苏军,取得了重大突破。
在加里宁格勒,克莱斯特获得大量苏军装备,尤其是坦克和大炮,数量众多。实力得到加强的克莱斯特元帅又马不停蹄的攻向苏军的克林防线。
在莫斯科南面的广袤战场上,硝烟弥漫,战火熊熊,林虎元帅指挥的东欧方面军与霍普纳元帅率领的中东方面军紧密配合,与苏军在梁赞州展开了一场震撼人心的坦克部队大会战。这是一场决定莫斯科南线战局走向的关键战役,双方都投入了最为精锐的装甲力量,试图在这片钢铁绞肉机中占据上风。
苏军此次参战的坦克部队以IS2和Kv2重型坦克为主导,这些坦克在之前的战斗中已经展现出了强大的战斗力,给德明联军造成了不小的麻烦。然而,为了应对德明联军的虎王重型坦克,苏军还投入了刚刚生产出来的IS3和Kv3型重型坦克,这两款新型坦克凝聚了苏联军工的最新技术成果,被寄予厚望。
IS3重型坦克,作为苏联坦克设计理念的一次重大突破,其外观呈现出独特的流线型设计,这种设计不仅降低了坦克在行进过程中的风阻,更重要的是增强了其防御性能。它的正面装甲采用了大倾角设计,厚度达到了110 - 120毫米,配合倾斜角度,等效装甲厚度大大增加,能够有效抵御来自正面的敌方炮弹攻击。其装备的122毫米D - 25T主炮,拥有强大的火力,发射的穿甲弹在1000米距离上可以击穿140毫米厚的垂直装甲,威力不容小觑。
Kv3重型坦克同样是苏军的王牌武器。它的车体和炮塔采用了厚重的装甲,整体装甲防护能力极强。正面装甲厚度高达150毫米,炮塔正面装甲更是达到了160毫米,几乎可以免疫当时大多数坦克炮的直接攻击。其主炮为152毫米M - 10型榴弹炮,这门火炮发射的炮弹装药量大,爆炸威力惊人,在远距离上对敌方坦克和防御工事都能造成巨大的破坏。
战斗伊始,苏军以IS2、Kv2为先锋,IS3和Kv3作为后续支援力量,组成了一道坚固的钢铁防线。德明联军则凭借虎王重型坦克部队发动规模化冲锋,试图冲破苏军的防线。虎王坦克,作为德军装甲力量的巅峰之作,在面对苏军新型坦克时,展现出了非凡的勇气与实力。虽然苏军的IS3和Kv3型重型坦克来势汹汹,但加装了特制反应装甲的虎王毫不畏惧,悍然应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