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89章 机械大师王徵(1/2)
天才一秒记住本站地址:[笔趣阁ok]
https://www.bqgok.net最快更新!无广告!
(干货最多的一章,作者收集历史资料,多方印证,只为华夏科技正本清源,找回民族自信。)
祖冲之是谁?
李弘贞可太熟悉了。
那是华夏历史上第一位算出圆周率π的数学大师,同时他还是《大明历》、水碓磨、指南车、千里船、定时器的发明家。
这些成就得益于,他的祖辈都在刘宋王朝担任掌管土木工程的官员。
如此看来,具备蒸汽动力的火船,出自祖冲之之手好像也没有丝毫违和感?
只是李弘贞所处的那个时代,学术话语权被西方掌控,以致于看待中国历史处处充满了和科技搭不上边的违和感。
张鉴继续讲着郑和下西洋的历史。
据说当年驱动宝船的蒸汽机,被设置在船舱尾部,需要几十名船工负责轮流加煤炭和水。
那个地方闷热潮湿,燃烧的煤炭所产生的毒气让船工苦不堪言。
每一次出海,就有上百名船工患上不同程度的肺病。
工钱虽然给得多,但国内的船工也渐渐没人愿意干。
永乐皇帝驾崩后,马上就有朝臣借用船工患病的事做文章,说什么蒸汽机烧煤残害良民,有伤天和,有违明君圣主的形象,要求洪熙皇帝下令叫停郑和出海。
还言称皇帝不能与民争利,应该开放自由贸易市场,海贸生意不能由皇帝一家垄断。
明宣宗继位之后,也派郑和开着宝船出海过一次。
可当郑和去世后,这个项目也被文官叫停了。
之后明朝每任皇帝都再也没机会派太监出海搞贸易,这块蛋糕完全被民间贸易组织垄断。
听张鉴讲完明朝蒸汽机的历史,李弘贞大致明白蒸汽机无法在明朝普及的根本原因。
如果他刚穿越过来,肯定会痛斥大明君臣专注于搞内斗,不重视科技革新。
可他跟很多官员接触过后,就再也没有这种片面的想法。
蒸汽机无法普及,原因无非以下三点。
一,君臣之间的政治利益斗争,使得技术被胜利方垄断并雪藏。
二,烧煤技术不过关,难以在民间普及,也难以用于航海船上。
三,在生产力都依靠人工的时代,自动化的蒸汽机会导致大量人员失业。
想通了此关键,李弘贞感慨说道:
“多好的一门技术,竟然没能普及到民间!”
“如果我大明朝能够做到君臣一心,携手发展机械技术,我朝国力还能更上一层楼。”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