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2章 要来了吗?蒸汽机(2/2)
天才一秒记住本站地址:[笔趣阁ok]
https://www.bqgok.net最快更新!无广告!
它们并非真正的“机械”。
它们只是精巧的“工具”。
就像这艘画舫,它的机关可以让门窗自动合拢,可以用水流推动木轮,可以定时敲响乐音,但它无法让自己航行——它仍然需要风帆、船工、桨橹、纤夫,仍然需要人类的手去拨动它,仍然是大江潮水里的一叶扁舟,受制于自然的桎梏,无法挣脱命运的束缚。
这样的时代,精工已至巅峰,却未曾跨越那道看不见的门槛。
它距离真正的“机械时代”仅有一步之遥,然而,这一步的鸿沟,便是百年、千年的沉沉光阴。
这世界,不该只是依赖人力推动齿轮,而该让齿轮反过来驱动世界。
宁时飙术语只是暂时没找到合适的古代方言转述,也不知道她听懂没有。
不是她太狂妄,实在是若是这本书的背景是明代,取材自明,技术水平也参考了明代的话。
那么可以这么说吧。
这书里从来没有产生过系统的科学理论,而是一直在技法上黏连。
古代就是像《天工开物》这样的技术专着也是侧重于实际操作和技艺的总结,而缺乏系统的、抽象的科学理论体系。
技法与经验和现代科学还是差的远的,许多古代的学者更多是在经典的框架内工作,他们并不像现代科学家那样大胆挑战传统的理论框架。对经典的尊崇与对新知的保守,使得科学创新的空间受限。
别的不说,就是那个古代医学不明脏腑的问题,因为忌讳解剖尸体,以及种种传统束缚。古代医学一直在解剖学上没有什么进步,直到清代的王清任才开始观察刑场尸体并画了一套解剖图来,即使如此,还是要被人斥责“教人于胔骼堆中、杀人场上学医道……东张西望,东集西凑,便可驾圣贤而上”.....
算了,别想了。
既然是书中的难得的工程学天才,又如此年轻,估计是书中她不记得的某个作者特别安排的学术明星。
既然没有接受什么科学的系统的理论都可以做到改良燧发枪精通水利这些,那给她一本《大学物理》岂不是直接飞升了。
当然,不能明着给,考虑下——
考虑下能不能包装成天书,爆改成古语古卷轴啥的,符合时代一点,以免自己被当妖人打了出去。
不过经过短时间的相处,她很相信曹观澜是务实的人,即使她拿出一本《大学物理》来,她肯定也是更关注书中的内容而不是书从哪来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