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55章 橡胶与铜矿(1/2)

天才一秒记住本站地址:[笔趣阁ok]
https://www.bqgok.net最快更新!无广告!

重庆城西南,金汤门外七八里的长江之畔,有一片工厂区,电报设备厂便坐落于此。

电报厂锻造车间内,赤膊工匠用铁钳夹起青灰色铜锭,投入半地穴式熔炉。

炉膛内,煤炭火舌翻卷升腾。匠头手持长柄铁勺,熟练撇去浮渣,铜液顺着陶土流槽注入方形模具,很快凝结成手臂粗的铜条。

蒸汽机轰鸣,带动锻锤将铜条捶打成拇指粗的铜棍。

捶打声、蒸汽机轰鸣声,与因春汛大涨的长江水拍打江岸声,交织一片,震耳欲聋。

汤普森叼着烟斗,与萧云骧一同在工厂视察。

他偶尔用手势和中英夹杂的语言,向西军工匠演示锻锤频率的调节方法。

拉丝车间里,四十名短发缠头巾的工匠,将炽热铜棍插入铸铁拉模孔,借助蒸汽绞盘拉伸成细丝。

经过模具拉扯,铜棍渐成铜丝,颜色从赤红褪为暗金,车间地面落满氧化铜粉末。

拉扯好的铜丝浸入沸腾锡液池,裹上一层银白镀层。

池边堆着锡锭,一位文书正用红木算盘仔细核对损耗——每百斤铜料最终仅得72斤合格线材。

两人来到绝缘车间,先是四五十名女工,用套模将棉纱紧紧缠在铜线上。

缠好的铜线穿过七组浸渍槽,每个槽的浆液配方各异:首槽是纯桐油,降低表面张力,使棉纱编织层充分浸润;

二至五槽逐步增加生漆浓度(从20%到60%),增强附着力;末两槽添加松烟粉(每百斤加3斤),提升抗电弧性能。

浸渍后的线缆,悬挂在临江风口处的竹制回廊阴干。

再往前是成品检测车间,工人将线缆系在两根柱子间,慢慢转动绞盘,将缆线拉到一定程度。

不时有缆线崩断,工人便捡起返工。

隔壁电池制造工厂里,蒸汽轧机轰鸣,把锌锭和铜板压成薄片。

曲柄冲床将薄片冲成约15厘米见方的极板,铜板表面用稀硝酸蚀刻出蜂窝状凹纹,增大反应面积。

电解液制备工段,三座砖砌铅室沿江而建。

燃烧硫磺矿与黄铁矿生成二氧化硫气体,经硝石催化生成硫酸蒸汽,冷凝后得到浓度45%的工业硫酸。

工人用陶罐分装,罐口密封松脂防潮。

电池组装车间内,二三十名女工将锌板、浸酸毛毡、铜板依次叠放,每12组构成一个电池单元,再用铜质螺栓串联极板。

B 𝑸 𝙂 ok. n e t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