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55章 李世民为抢《兰亭序》,竟对和尚使出连环毒计?(1/1)

天才一秒记住本站地址:[笔趣阁ok]
https://www.bqgok.net最快更新!无广告!

贞观十三年的长安太极宫,李世民握着临摹的《兰亭序》赝本,指节捏得发白。宣纸上的"永和九年"四个字仿佛在嘲笑他——堂堂天子,竟连一幅前朝墨宝都求而不得?当密探传来"真迹藏于辩才和尚手中"的消息时,这位开创贞观之治的明君,却在烛火下露出了猎手般的眼神:"看来,该让御史萧翼走一趟越州了。"

一、帝王的墨瘾:从马背到砚台的偏执

武德九年玄武门的血还未干透,刚登基的李世民却在书房里对着一幅王羲之残帖发呆。墨香混着血腥味,他用狼毫反复临摹"之"字,突然将笔狠狠摔在案上:"朕能荡平天下,为何寻不到《兰亭序》真迹?"

自幼年随父亲李渊南征北战,李世民的剑鞘里始终藏着一卷王羲之字帖。他记得洛阳城破那日,在王世充的书房里翻出《乐毅论》摹本时的狂喜;也记得玄武门之变前夜,是临摹《快雪时晴帖》让他平复心绪。对他来说,王羲之的字不只是书法,更是乱世中唯一的精神寄托。

尚书右仆射房玄龄深知圣意,暗中网罗天下墨宝。但每次呈上的"兰亭序",都被李世民一眼识破:"这'群贤毕至'的'至'字,收笔太滞,定是伪作!"某次甚至气得掀翻书案,砚台里的墨汁溅在蟠龙柱上,像极了未干的血迹。

二、佛门藏珍:辩才和尚的守宝奇谋

越州永欣寺的晨钟惊飞檐下白鸽,辩才和尚擦拭着梁上暗格,露出里面层层包裹的素绢。这是他师父智永禅师临终所托——"《兰亭序》真迹,宁死勿失"。月光透过窗棂洒在"天朗气清,惠风和畅"的字迹上,老和尚枯瘦的手指微微发颤。

贞观八年,李世民首次遣使求帖。使者捧着黄金千两、绸缎百匹,却被辩才合掌婉拒:"贫僧从未见过《兰亭序》,还请大人回禀陛下。"消息传回长安,李世民抚掌大笑:"好个辩才!朕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