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朝那些事4《太平天子》(1/2)
天才一秒记住本站地址:[笔趣阁ok]
https://www.bqgok.net最快更新!无广告!
至顺三年的深秋,广西静江府的大圆寺里,十七岁的妥欢帖睦尔正坐在禅房里抄写《孝经》。窗外梧桐叶沙沙作响,他握着毛笔的手微微发抖,墨迹在宣纸上晕染开来。寺中秋江长老轻轻叹息:"皇子的字愈发苍劲了。"
妥欢帖睦尔抬头,目光穿过雕花窗棂,望向寺外青石板路。这条路通往漓江码头,常有商船往来。三年前他被叔父元文宗流放到此,说是"静养",实则与软禁无异。他记得初到静江时,江水清澈见底,鱼群在水草间游弋,可如今,他连寺门都不能踏出半步。
"长老,"他忽然开口,"您说我父皇真是被叔父害死的吗?"
秋江长老的佛珠骤然停住。这个问题他已回避了三年,此刻却从少年口中问出,带着破茧而出的锋利。他低头看着妥欢帖睦尔,只见少年眉眼间已有成年男子的棱角,却仍带着未褪尽的稚气。
"阿弥陀佛,"长老合十,"皇家事,贫僧不敢妄言。"
妥欢帖睦尔冷笑一声,将毛笔掷在案上。墨汁溅在《孝经》的"事亲者,居上不骄"几个字上,像是滴下的血。他想起三年前那个暴雨夜,母亲迈来迪在金山脚下的毡帐里咽下最后一口气,临终前将他的手按在胸口:"记住,你是明宗的儿子。"
窗外忽然传来急促的脚步声,寺门被猛地推开。妥欢帖睦尔霍然站起,看见几个身着飞鱼服的锦衣卫闯了进来。为首的千户甩袖跪倒:"殿下,大都急诏,请您即刻启程。"
至顺四年六月初八,上都开平府的大安阁内,十六岁的妥欢帖睦尔身着衮冕,跪在元文宗皇后卜答失里面前。龙涎香在鎏金香炉中袅袅升腾,熏得他有些头晕。
"皇上遗诏,立明宗之子为帝。"卜答失里的声音如同冰雪融化的溪水,"你可愿遵先帝遗命?"
妥欢帖睦尔抬起头,看见这位婶母端坐在龙椅上,头戴罟罟冠,珠串垂落,遮住了她的神情。他想起三年前被流放到高丽大青岛时,正是她下的懿旨。此刻她却以"先帝遗命"为名,迎他回京继位,这其中的权谋滋味,比静江府的苦丁茶还要苦涩。
"侄儿谨遵婶母教诲。"他叩首,额头贴在冰凉的金砖上。
当晚,妥欢帖睦尔宿在大安阁偏殿。三更时分,窗外传来细微的声响。他翻身而起,看见一个黑影从窗棂跃入。未及呼喊,黑影已捂住他的口鼻,将他按在床柱上。
"太子爷,"黑影压低声音,"燕铁木儿大人请您去偏殿一叙。"
妥欢帖睦尔认出这是燕铁木儿的贴身侍卫。权臣燕铁木儿在两都之战中立下赫赫战功,此刻权倾朝野。他深吸一口气,任由侍卫蒙住双眼,领他走出偏殿。
偏殿里烛火摇曳,燕铁木儿正坐在太师椅上,手中转着翡翠扳指。他身材魁梧,满脸虬髯,腰间玉带嵌着九颗东珠,在烛光下灼灼生辉。
"殿下,"他开口,声音如洪钟,"您可知当今朝中局势?"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