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7章 忽悠,接着忽悠(2/2)
天才一秒记住本站地址:[笔趣阁ok]
https://www.bqgok.net最快更新!无广告!
葛明笑着说到:“份子不份子的不重要,小侄主要是为了让大唐国民吃上可口的饭食。”
秦奋一听也说到:“不错不错,姑父也是这个想法。就连做海贸生意,也是为了高丽、倭国的穷鬼能穿上像样的衣服。”
听到海贸生意几个字眼儿,葛明总算是找到了话头,于是开始胡乱打听关于海上贸易的事情。原来姑父祖上就是当地的渔民,苦日子不知道过了多少代。
到了北朝年间家里生活才算好了起来,其中的原因是姑父的曾祖一次冒险。家当全部抵押出去,还跟亲戚借了不少钱,买了几匹绸缎,划着小船去了高丽。就是这一把,才让秦家从起慢慢发达起来。
如同滚雪球一般,经过几代人的经营,到了现在不但良田百倾,还有船队专门做高丽、倭国的生意。从后世的渤海湾出海,到高丽和倭国其实还是比较有优势的。
葛明听着秦奋讲述家族的奋斗史,不住地点头表示佩服。其实不得不佩服,尤其是在大业年间时,秦家整个家族都得以保全,原因就在于有船队,眼看着到处抓壮丁,亲朋都跟着船队出了海,在百济住了不少年头。
等到隋朝灭亡大唐立国之后,故土始终难离,这才又回到了大唐。再次踏上大唐的土地时,十室九空,人烟稀少,原本富庶的河北变得满目疮痍。跟着逃难的亲朋全都活了下来,没去的基本就再也没见到了。
也正因为如此,更认定有船队的重要性,这些年都在拼命的造船,生意也越做越大,去的地方越来越远。据说后世的疍家人,也是坐船出海逃难的人,最终没回陆地而已。
葛明听完感慨不已,不禁有些唏嘘,后世有句话好像是这么说的:生存是最好的老师,不但姑父的船队如此,庄子上的人其实也是如此。
葛明试着问到:“姑父,船队主要是贩卖绸缎这些东西,就没换回来什么货物?”
秦奋刚才说话太多,此时正好有些口渴,端起桌上的一杯桑叶茶喝了一口,吧嗒吧嗒嘴才继续说到:“高丽和倭国都没什么好的产出,高丽的女子还不错,偶尔带点回来介绍给大户人家做婢女。”
“至于倭国盛产白银,只要是丝绸换白银为主。还有咱们大唐的铜钱非常精美,高丽和倭国都喜欢使用,用铜钱换点银锭回来也不错。”
葛明听后诧异的问到:“姑父,你居然做贩卖人口的买卖?”
秦奋笑着说到:“不是大唐人,算不得人口。再说高丽女子也喜欢来大唐做婢女,不少人还是给了船钱咱们才带回大唐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