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2章 还得是横渠四句(2/2)

天才一秒记住本站地址:[笔趣阁ok]
https://www.bqgok.net最快更新!无广告!

"哐当"一声,铜制的笔架被撞落在地。少女踉跄上前两步,素来沉静精致的面容此刻竟有些扭曲。

"为万世...开太平。"

最后四字落下时,诸葛凉已跪坐在地。她的手指深深陷入肉掌,肩头剧烈颤抖。那只蓝鹊惊飞而起,在晨光中划出一道青色的弧线。

"这...这是..."她的声音嘶哑得不成样子,"这。。是您所作?"

黎生俯身拾起滚落的毛笔,笔杆上还残留着少女掌心的温度。不置可否的笑了笑,黎生将笔轻轻放回案上,"姑娘不妨说说,这四句可还入得眼?"

这横渠四句,可以说是完全戳中了诸葛凉的心窝。

诸葛凉突然抓住黎生的衣袖。墨迹斑斑的手指在月白色的衣料上留下触目惊心的黑痕。她的眼睛亮得吓人,像是要把面前的人看穿。

"第一句言天道,第二句言人道..."她的语速越来越快,"第三句承先贤,第四句启后世..."声音突然哽咽,"二十字...道尽圣贤千年未言之志..."

黎生轻轻掰开她颤抖的手指,发现少女的掌心已被指甲掐出四道血痕。他取出手帕,仔细擦拭那些渗血的月牙形伤口。

"所以..."他故意拖长声调,"姑娘之志?"

诸葛凉突然笑了。这个笑容如此明亮,仿佛拨云见日的朝阳。她甩开黎生的手,踉跄着奔向书房。片刻后,抱着整整一摞竹简回来,"哗啦"一声全数倾在石案上。

"建安三年,凉批《孙子兵法》十三卷。"她抓起一卷竹简,"此处言'上兵伐谋',我注'谋之根本在民心'..."

又抽出一卷:"《管子》批注,'仓廪实而知礼节'旁,我写'故圣王先富民后教民'..."

她的动作越来越快,竹简相撞发出清脆的声响。最后抓起那卷沾了墨迹的《论语》,指着其中一行朱批:"看这里!'为政以德'旁我注'德者,天地之心也'..."

声音戛然而止。诸葛凉像是突然被抽走全身力气,跌坐在散乱的竹简堆中。她仰头望着黎生,眼泪终于夺眶而出。

"原来...早就有人..."她哽咽着指向自己的心口,"把我这里...想说的话...都说尽了..."

黎生弯腰拾起一卷《孟子》批注。在"民为贵"的段落旁,少女用朱砂写着:"故立命之道,在制民之产。"字迹力透简背。

"三日后辰时。"他突然开口,"我派车马来接姑娘。"

此时两人已无需他话,诸葛凉已然认定眼前之人必然就是她这辈子的主公!

诸葛凉胡乱抹了把脸,墨迹在脸颊上拖出长长的黑痕。她挣扎着要行大礼,却被黎生按住肩膀。

"这些..."黎生指着满案竹简,"就是最好的大礼。"

离开时,晨雾已散。黎生回头望去,看见诸葛凉仍跪坐在梅树下,手中捧着刚刚记录下的横渠四句,晨光为她镀上一层金边。风过处,梅瓣如雪纷飞,有几片落在她散开的青丝上,宛如星辰坠入银河。

b 𝑸 𝓖 ok. n e 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