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84章营业执照别给办(2/2)

天才一秒记住本站地址:[笔趣阁ok]
https://www.bqgok.net最快更新!无广告!

“那……我能写‘我不想嫁给舅舅家的儿子’吗?”

全场寂静。

卓玛蹲下身,握住她的手:“能。而且你要大声写出来,贴在家门口,让所有人都看到。”

三天后,村里召开议事会。出乎所有人意料,扎西才让的母亲站了出来。这位七十八岁的老太太颤巍巍掏出一本破旧的笔记本,翻开一页,上面歪歪扭扭写着几个拼音字母。

“我昨夜学会写自己的名字了。”她说,“阿佳卓玛教我的。我活了这么大岁数,第一次知道自己名字的汉语拼音怎么拼。”

她抬起头,眼里闪着泪光:“我三个女儿都早早嫁人,最小的那个十二岁就做了童养媳,十六岁难产死了。如果当年有人教她识字,她会不会活得久一点?”

议事厅内鸦雀无声。

最终,头人低头说道:“……让她试三个月。”

三个月后,措哇村成立了第一所女子微校,学生从最初的七人增至四十五人。村民们集资买了发电机,为教室供电;几位年轻妈妈自发组成接送队,每天护送女孩上下学;甚至连原本最反对的几位elders也开始旁听晚间成人识字班。

而这一切发生的同时,北京方面传来重磅消息:全国人大常委会审议《反性别歧视教育促进法(草案)》,其中明确禁止以“风俗习惯”为由剥夺女性受教育权,并设立专项基金支持偏远地区女童入学。

江倩倩作为妇联代表参与起草工作。她在内部会议上直言:“过去我们总说‘扶贫先扶智’,但现在必须加一句??‘扶智必先扶她’。”

与此同时,张晓芸带领的医疗团队完成了一项惊人突破:通过5G远程诊疗系统,成功指导西藏双湖县一名村医独立完成三例子宫脱垂修复手术。术后视频上传网络后引发轰动,评论区刷屏:“原来不是技术不行,是机会不公。”

查木乡那边也没闲着。尼玛次仁升入五年级,成为全校第一批使用平板电脑学习的学生。她最喜欢的课程是“未来实验室”,每周一次通过卫星连线与北京一所重点小学的孩子共同上课。有一次,对方提问:“你们那儿真的没有电吗?”

她站起来,认真回答:“以前没有。但现在我们有太阳能,还能给手机充电。我们甚至有自己的校歌,是我写的词。”

全班哗然。

视频那头的孩子们鼓掌欢呼,有个小男孩怯生生问:“我能跟你做笔友吗?我想知道雪莲长什么样。”

她红着脸点头:“好啊,但我得先学会写更多的字。”

日子就这样一天天向前走。

春天变成夏天,高原上的格桑花开了一茬又一茬。新光小学迎来了第一位专职心理辅导老师??一位曾在汶川地震中失去双亲的女孩,如今考取了国家二级心理咨询师资格证,自愿回到西部服务。

她做的第一件事,是在女生宿舍设立“悄悄话信箱”。短短两周,收到一百多封信。有的写着“我害怕月经”“我不知道乳房发育是不是生病了”,也有写“我喜欢同桌男生怎么办”。

她一一回复,用温柔而坚定的语言告诉她们:你的身体属于你自己,你的感受值得被听见,你的爱不必羞耻。

某天夜里,卓玛巡视宿舍,听见几个女孩躲在被窝里小声讨论。

“你说将来真能当科学家吗?”

“为啥不能?老师说了,NASA有个华裔女工程师,也是从小山村出来的。”

“可我爸说女娃搞科研会克夫。”

“那你就别嫁给他爸那样的人呗!”

哄笑声中,夹杂着一声低语:“我觉得……我现在呼吸的时候,都能闻到自由的味道。”

卓玛站在门外,久久未动。

第二天,她在日记本上写道:“教育的本质,不是灌输知识,而是唤醒觉知。当一个女孩开始思考‘我想要什么’而不是‘我应该怎样’,变革就已经发生。”

秋天来临时,“姐妹微校”项目正式纳入国家乡村振兴战略重点项目。财政拨款增至两亿,覆盖范围扩展至云南、甘肃、贵州等少数民族聚居区。教育部特别批准开发一套针对女童的定制化课程体系,涵盖生理健康、法律权益、生涯规划等内容。

更令人振奋的是,首批由“姐妹微校”培养出来的毕业生开始反哺家乡。格桑拉姆从师范学校毕业,回到查木乡任教;另一个叫央金的女孩考上医学院,誓言成为高原第一位藏族妇科专家;还有三人联合创办了“雪域绣娘合作社”,将传统刺绣与现代设计结合,产品远销海外,带动三十多名留守妇女就业。

而尼玛次仁,在全国青少年演讲比赛中凭借《我的名字叫希望》一举夺冠。站在人民大会堂的舞台上,她面对上千名观众说:

“有人问我,你觉得幸福是什么?我说,幸福就是有一天,所有小女孩都不再需要逃跑才能上学;所有母亲都能读懂孩子的疫苗本;所有女人结婚时,说的是‘我愿意’,而不是‘我没办法’。”

台下掌声雷动。

直播画面传回查木乡那天,全村人聚集在操场上看电视。当看见尼玛次仁穿着蓝白校服走上领奖台时,老阿妈们抹着眼泪互相搀扶着站起来,男人们也摘下帽子致意。

达瓦央宗握着电话哽咽:“老师,你看,火种已经自己烧起来了。”

卓玛站在窗前,望着远处连绵的雪山。夕阳把云层染成玫瑰金色,宛如无数燃烧的经幡。

她打开手机,再次翻出那条短信:

>“老师,今天我们学了‘未来’这个词。我把它写在黑板上,全班鼓掌。

>我知道,你还走得更远。

>但请你记得??

>这里的一切,都是因为你来过。”

她轻轻回复了一句:

>“不,亲爱的。

>是因为你存在,我才愿意一直走下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