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34章 翰林清名,帝师之姿(2/2)

天才一秒记住本站地址:[笔趣阁ok]
https://www.bqgok.net最快更新!无广告!

几位大学士,也只是引经据典,说了些“王者当以仁心治天下”的空话。

皇帝听得是心烦意乱。

就在这时,他忽然想起了,自己那个总是能带来惊喜的、年轻的翰林修撰。

“去,把翰林院的张小山,给朕召来。”

很快,正在史馆里查阅资料的张小山,便被一名小太监,带到了御书房。

“臣,翰林院修撰张小山,叩见陛下。”

“平身。”皇帝看着眼前这个不卑不亢的年轻人,直接开口问道。

“张修撰,北方三州大旱,赈灾钱粮,沿途损耗巨大。”

“对此,你有何看法?”

此言一出,在场的所有大学士和尚书们,都将目光,投向了这个从六品的小官。

他们的眼神里,大多带着几分不以为然。

这等国家大政,连他们都束手无策,你一个年轻人,又能说出什么高见来?

小山没有半分胆怯。

他先是躬身一礼。

“回禀陛下,臣以为,赈灾之要,不在‘发’,而在‘管’。”

“哦?”皇帝来了兴趣,“如何管法?”

小山请求了一支笔和一张纸。

他没有长篇大论,而是在纸上,画出了几个清晰的方框和箭头。

“启禀陛下,小子在家乡时,曾见父亲用过一种‘复式记账法’。”

“其法,每一笔钱粮的进出,都需有两处以上的记录,互相印证。”

“比如,户部拨出多少钱,工部收到多少钱,赈灾署花掉多少钱,三方账目,必须完全吻合。”

“如此,则每一文钱的去向,都有迹可循,让那些贪官污吏,无所遁形。”

他又画了一个圈。

“至于赈灾之法,臣以为,工部大人的‘以工代赈’,是上上之策。”

“只是,这工程款项的发放和监管,是成败之关键。”

“臣斗胆提议,成立一个由户部、工部、都察院三方共同组成的‘联合赈灾署’。”

“钱,由户部出。”

“工程,由工部管。”

“账目和流程,则由都察院,全程监督。”

“三方互相掣肘,互相监督,任何一方想动手脚,都难如登天。”

他这番话,条理清晰,逻辑严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