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95章 植树为“木”,涵养生机(2/2)
天才一秒记住本站地址:[笔趣阁ok]
https://www.bqgok.net最快更新!无广告!
张柱子,这位如今已对营造法式颇有心得的年轻人,带领着营造科的学子们,将那片巨大的“涵养区”,根据地形、风向和未来的功能需求,划分成了数十个不同的“林区”。
紧邻“百工区”下风口的,是“防尘林区”,主要种植那些枝叶茂密、能有效阻挡和吸附烟尘的速生阔叶树。
靠近水源和溪流的,是“水源涵养林区”,主要种植那些根系发达的深根性树种,以稳固河岸,净化水质。
地势较高的山坡上,则是“水土保持林区”,通过乔木、灌木、草本的立体化种植,形成一个能有效抵御雨水冲刷的生态系统。
甚至,在规划的居民区和工坊区之间,他们还预留出了大量的“隔离绿化带”,准备将来种上既美观又能吸收噪音的花草灌木。
这种精细到“一草一木皆有其用”的生态规划理念,再次让所有人大开眼
界。
第三步,便是全民动员,协力栽种。
张大山知道,光靠营造总署这几千人,想要在短时间内完成如此浩大的植树工程,是远远不够的。
他再次展现出了他那卓越的组织能力和强大的民心号召力。
他通过官府,向附近几个县的百姓,发布了“以工代赈,植树换粮”的告示。
承诺凡是愿意前来清溪城参与植树的百姓,不仅每日能领到足额的口粮,还能根据其栽种树木的数量和成活率,在秋后获得额外的粮食或现金奖励。
这个消息一出,立刻引来了周边地区数万名在之前的旱灾中受损严重、正愁缺少营生的百姓的踊跃响应。
一时间,通往清溪城的道路上,车水马龙,人流如织。
张大山将这些涌来的百姓,与原有的工匠、学子进行混编,组成了一个个百人“植树队”。
由格物院的学子担任技术指导,负责讲解挖坑的标准、栽种的深度、以及后续浇水、固定的要领。
由经验丰富的老农担任队长,负责监督进度和质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