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57章 茶引争衡(1/1)

天才一秒记住本站地址:[笔趣阁ok]
https://www.bqgok.net最快更新!无广告!

857 章:茶引争衡(边境贸易的货币角力)(至元四十三年春末?盱眙互市)

汴梁虎符堂的布告栏前,挤满了北境商户。新贴的黄纸诏书上,萧虎的朱批格外醒目:“凡持虎纹茶引者,可抵今年商税三成,千文引值抵粟米两石。” 茶商们炸开了锅 —— 此前茶引仅能作为跨区贸易凭证,如今竟能直接当税银用。

“这是把茶引变成银票了?” 山西盐商刘三掂着手中的虎纹茶引,引面半只白虎衔着麦穗,边角还新刻了 “准抵官赋” 四字。周显在旁解释:“将军说了,茶引流通越广,南北商路越稳。” 实则暗藏算计:北境缺粮,用茶引抵税,既能收拢民间茶叶,又能省下真金白银充作军饷。

三日内,北境茶引价格暴涨,原本一两银可换十张的 “商引”,被炒到八张。萧虎看着军器监报上来的账目 —— 仅茶引抵税一项,就为水师筹得三个月粮饷,嘴角勾起冷笑:“史宅之想断我补给?我偏用他的茶,养我的兵。”

盱眙渡口的商船栈,南宋茶商们正围着北境牙人讨价还价。“一张虎引真能换两石粟?” 徽州茶商吴掌柜摩挲着引面的白虎纹,半信半疑。牙人亮出官府税契:“昨日张大户用五十张引,抵了 entire 秋粮税,官府还倒找他三贯钱。”

消息传回江南,茶市掀起兑换狂潮。小茶商们扛着新茶涌向盱眙,只求换些虎引抵税;大商户则囤积居奇,临安最大的 “聚茗楼” 一口气收了三千张,掌柜的算盘打得噼啪响:“北境缺茶,宋室缺粮,这引比铜钱还稳妥。” 连扬州的米行老板都改做茶引生意,用糙米从农户手中换茶,再转兑虎引,一转手便赚三成利。

白虎堂的密报里,李默写道:“南人趋利如鹜,三月内北境茶储备已超万担,足以支应水师半年。” 萧虎在报上批注:“让李默盯紧那些大商户,他们的茶引,将来都是我的军资。”

临安政事堂,史宅之将一叠虎纹茶引拍在案上。淮南转运司的急报显示,近半月有两万石粟米通过茶引流入北境,而南宋官仓的存粮已不足一月。“萧虎这是用茶引抽咱们的血!” 他对理宗奏道,“必须发行咱们自己的‘硬通货’。”

三日后,理宗下旨:“发行宋室茶引,以国库丝绸为质,一贯引值抵银半两,可在江南十三州通兑。” 新引由少府监督造,引面绘着双龙护持茶芽,背面盖着 “大宋户部印”,比虎纹茶引更显厚重。史宅之特意命人在盱眙竖碑:“宋引可兑军盐,北引不得入内。”

扬州茶商们捧着新引犯难:宋引安全却仅限江南,虎引利润高却怕北境变卦。“聚茗楼” 掌柜最终将茶分作两批,六成换宋引,四成换虎引 —— 他不知道,这个看似稳妥的选择,恰是史宅之与萧虎都想看到的。

盱眙渡口的牌坊下,出现了奇观:南来的商船分作两列,一列挂着宋室茶引的红灯,一列飘着虎纹茶引的黑旗。税吏们拿着两份价目表,宋引兑粟米一石八斗,虎引兑两石二斗,价差让小商户们如热锅蚂蚁。

“还是北引划算!” 滁州小茶贩王二咬咬牙,将一船春茶全换了虎引。他刚转身,就被南宋税吏拉住:“王二,你去年欠的茶税还没缴,用宋引抵可免滞纳金。” 王二顿时僵在原地 —— 宋室用赋税捆绑宋引,北境用高溢价诱惑,他夹在中间,冷汗湿透了短褂。

大商户们则游刃有余。“聚茗楼” 与白虎堂约定,每月用五千斤茶换虎引,却要求北境用铁器兑付;同时又向南宋官府承诺,每年承销一万张宋引,换取盐铁专卖权。掌柜的私下对伙计说:“这就像押宝,两边都不能得罪,两边的利都要占。”

茶价在双引拉扯下疯涨。临安的雨前龙井,上月还是一百文一斤,这月已飙到一百八十文。茶农们却没受益 —— 收购商拿着宋引压价,说 “官引值钱,茶就该便宜”;而北境商人虽给价高,却只收顶级好茶,中下品只能烂在山里。

“再这么涨,百姓都喝不起茶了!” 临安茶馆老板们联名上书,请求官府平抑茶价。史宅之却将奏折压下 —— 他要的就是茶价波动,让依附虎引的商户知难而退。萧虎得知后,反而命人从北境调运粗茶,以平价卖给江南,贴的钱全用虎引抵账,气得史宅之拍碎了茶盏:“这是用咱们的茶,搅咱们的市!”

李默的 “虎记茶行” 成了情报中转站。每日有茶商来抱怨宋引兑盐要排队,或是虎引在北境换铁器要加价,这些碎话都被他记在茶经的夹页里。“宋引虽稳,但江南盐铁短缺,实际购买力不及虎引。” 他在密信里分析,“史宅之想靠朝廷信用硬撑,却忘了商户只认现利。”

他特意让张万(临安盐商,白虎堂外围)散布谣言:“宋室国库丝绸已空,宋引迟早要贬值。” 谣言一出,宋引在黑市的价格果然跌了一成。史宅之紧急从内库调了百匹云锦,在盱眙当众展示:“宋引有此物为质,怕什么?” 市场才稍稳,却不知这正是李默要的 —— 逼南宋动用储备,削弱其抗风险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