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82章 降将献铡(1/1)
天才一秒记住本站地址:[笔趣阁ok]
https://www.bqgok.net最快更新!无广告!
882 章:降将献铡(孟珙的投名状)(至元四十三年夏?汴梁虎豹阁前)
黄州城外的官道上,孟珙的降兵队列拖着一口青铜铡刀,铡身裹着黑布,却仍能看出猛虎噬羊的轮廓。这口铡刀原是南宋理宗年间铸造,专为处置叛将所用,孟珙守黄州时,曾用它斩过三名私通北境的裨将。“此铡沾过南人的血,” 他对副将道,“献出去,才显得咱们与宋廷彻底决裂。”
队伍行至汴梁城郊,孟珙让人解开黑布,阳光照在铡刀上,猛虎的獠牙闪着寒光。有个亲兵低声道:“将军,这铡刀斩过咱们的弟兄,现在献出去……” 孟珙猛地转身,手按刀柄:“成大事者,顾不得这些。萧将军要的不是刀,是咱们的忠心 —— 这铡刀,就是投名状。” 他特意让工匠在铡背留出一块空白,那是给萧虎刻字的地方,也是他精心设计的 “台阶”。
孟珙献铡的前夜,独自在帐中擦拭铡刀。铡身的猛虎噬羊纹是他让人重铸的,原纹是 “龙吞恶兽”,此刻却换成了北境人熟悉的虎形。最精妙的是羊的眼神 —— 看似惊恐,实则眼底藏着一丝驯服,像极了他此刻的姿态。“羊非羔羊,” 他对着铡刀喃喃自语,“是识时务者。”
铡刀的机关设在虎口,按下虎耳,铡刀会弹出半寸,恰好能斩断锁链。这是他留的后手,若萧虎不信他,或许能用这机关自救。可转念一想,又觉得多余 —— 黄州已献,妻儿被送往汴梁为质,他早已没有退路。最后,他用布蘸着桐油,一遍遍擦拭虎爪的纹路,直到指尖被铜屑划破,血珠滴在羊身纹上,像给这出戏添了点真味。
虎豹阁前的广场上,萧虎的亲兵列成两排,刀光映着日头,比铡刀更冷。孟珙单膝跪地,双手托着铡刀的木柄:“末将孟珙,献此虎头铡于将军。此铡曾斩宋廷叛将七人,今愿为将军斩尽不忠不义之徒。” 他刻意抬高声音,让周围的蒙古将领都听得清楚。
萧虎没看铡刀,反而盯着孟珙的手 —— 那双手虎口有厚茧,指甲缝里嵌着铁锈,是常年握刀的模样。“孟将军可知,这铡刀若立于此,第一个可能斩的是谁?” 萧虎的声音不高,却像铡刀悬在头顶。孟珙额头冒汗,却答得干脆:“若末将背主,甘受此铡。但若将军信我,恳请在此铡刻‘宋蒙和议’四字 —— 既让南人知将军不欲穷兵,也让北人晓和谈非示弱。” 这话既给了萧虎台阶,又暗藏自己的主张。
萧虎命人将铡刀抬进虎豹阁底层,与各国降表并列。头两日,他每日都去看,却一言不发。周显看出他的犹豫:“孟珙此举,是想借和议之名,保江南降将的性命。” 萧虎摸着铡背的空白处:“他想的不止这些。刻‘和议’二字,既能安南宋的心,又能堵蒙古主战派的嘴,倒是个好算计。”
第三日,帖木儿带着几个蒙古千户闯进来,指着铡刀骂:“南人诡计多端,这铡刀定有猫腻!不如斩了孟珙,省得后患!” 萧虎忽然问:“你们可知这铡刀为何刻虎噬羊?” 众人摇头。“因为羊多的地方,虎才能活得久。” 萧虎道,“江南的降将,就是咱们要养的羊 —— 斩一两只不听话的可以,全斩了,咱们喝西北风?” 这话让帖木儿哑口无言,却让躲在屏风后的孟珙捏紧了拳头。
“悬在阁前。” 萧虎最终下令,“刻‘宋蒙和议’四字,用蒙古文和汉文双刻。” 工匠刻字时,他特意让人把 “和” 字刻得比其他字大些,像在强调什么。孟珙站在一旁,看着刀锋般的刻痕,忽然觉得这铡刀不再是威胁,而是一道屏障 —— 至少暂时,他和那些江南降将安全了。
悬铡那日,汴梁的百姓都来看热闹。汉人见了铡刀上的 “和议” 二字,悄悄松了口气;蒙古人虽有不满,却碍于萧虎的命令不敢多言。有个老兵指着铡刀对儿子说:“这刀能斩人,也能吓人 —— 就看握刀的人想怎么用。” 这话传到萧虎耳中,他让周显赏了老兵两斗米 —— 最朴素的话,往往最见真章。
虎豹阁的幕僚们私下议论这口铡刀。汉人幕僚多认为是 “安抚之象”,纷纷称赞萧虎 “仁厚”;蒙古幕僚却觉得是 “示弱之举”,帖木儿甚至在帐中摔了酒壶:“等咱们踏平临安,这破铡刀该劈了当柴烧!” 两种声音像拉锯,却都没说到点子上。
唯有耶律楚材看得明白,他对心腹道:“萧将军这是在立规矩。对南人,用‘和议’稳住;对北人,用铡刀警示;对降将,用‘忠绝’二字绑架 —— 一石三鸟。” 他想起孟珙献铡时的眼神,那里面有恐惧,有算计,却唯独没有真正的臣服,“这铡刀悬得越高,底下的人就越得踮着脚走路。”
献铡后,孟珙被任命为 “江南招抚使”,负责劝降未归附的州府。他第一封劝降信写给黄州旧部,信中特意提了虎头铡:“今虎铡立,和议定,早降者保全家,顽抗者如铡下草。” 送信的亲兵回来禀报,旧部见信后 “哭声震营”,三日内便开城投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