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97章 铡文易字(1/1)
天才一秒记住本站地址:[笔趣阁ok]
https://www.bqgok.net最快更新!无广告!
897 章:铡文易字(和议破裂的象征调整)(至元四十三年?扬州虎豹阁前)
虎豹阁前的虎头铡已立了三月,铡背 “宋蒙和议” 四字被雨水浸得发乌。萧虎站在铡前,指尖划过 “和议” 二字,铜锈沾在指腹上,像干涸的血痕。“和议僵了四十日,” 他对周显道,“临安只肯称臣,不肯割地,这字留着,倒像咱们求着他们议和。”
周显望着江面上掠过的巡哨船(吞江军的虎头船),低声道:“磨去易字,等于昭告天下和议破裂,汗廷那边……” 萧虎打断他:“忽必烈要的是江南,不是一纸空文。改了字,才好让他信‘非我不进,是宋不降’。” 他瞥了眼虎豹阁侧院(汗廷监军的住处),“监军的密信该送回去了,让他看看,咱们不是在淮南站着看戏。”
当晚,萧虎在密议室召见孟珙:“铡上的字,该换了。” 孟珙一怔,随即俯身:“臣明白,这是要给南人提个醒。” 萧虎没明说,却递给他一块新刻的铜片 —— 上面是 “天命所归” 四字,笔画比 “和议” 更锋利。
次日清晨,两名工匠被带到虎头铡前,手里捧着錾子和铁锤。扬州城的晨雾还没散,虎卫营的士兵环立四周,刀鞘在雾中泛着冷光。“只许磨去旧字,” 周显站在一旁监工,声音压得很低,“新字要刻得深,刻得正,不许有半点歪斜。”
老工匠李三麻子握着錾子的手在抖。他原是南宋军器监的匠人,降后被编入工匠营,此刻看着 “宋蒙和议” 四个字被一錾子一錾子凿掉,铜屑簌簌落在青石板上,像在掉眼泪。“师父,手稳点。” 年轻工匠小王提醒他,却被李三麻子瞪了一眼:“我在军器监刻过‘保宋’弩机,这点活算什么?” 话虽硬气,錾子却在 “和” 字的最后一笔上滑了一下,留下一道歪痕。
周显立刻让人取来细砂纸:“磨平重刻。” 李三麻子不敢再逞强,蘸着水慢慢磨,铜面被磨出镜面,映出他满是皱纹的脸。他忽然明白,这不是在改字,是在改人心 —— 连他这老宋匠,都在亲手凿掉 “和议” 的念想。
新字刻好的第三日,孟珙的亲信潜入真州,找到了原南宋真州通判刘焕。“孟将军让我给大人带句话,” 亲信掀开茶碗,碗底压着半块虎头铡的铜屑(新刻时掉落的),“铡上的字换了,‘和议’成了‘天命’,再犹豫,就没退路了。”
刘焕看着铜屑上的新字痕迹,手心冒出冷汗。他与孟珙是旧识,上月还在密信里说 “愿等和议”,此刻却被这铜屑烫得心慌。“扬州那边……” 他嗫嚅道,“真要开打?” 亲信冷笑:“萧将军的‘巨虎舰’已在扬州船坞下水,吞江军的水底雷能炸穿楼船 —— 大人觉得,真州的土城挡得住?”
当晚,刘焕让人给孟珙送了回信,附了真州的防务图。信末写着 “愿献城,求保阖家”。孟珙收到信,立刻让人送进虎豹阁,对萧虎道:“第一个,后面会越来越多。” 萧虎看着图上被圈出的粮仓位置,在旁批注:“留刘焕一命,让他去劝降通州。”
滁州降官李嵩听说铡文更改,特意借故到扬州办事,绕到虎豹阁前看新字。“天命所归” 四个字刻得入木三分,每个笔画的末端都刻成了箭头形状,对着南方。他想起自己藏在床底的南宋官印(没敢上交),忽然觉得那印像块烙铁。
刚回到滁州,就收到孟珙的信:“速劝盱眙知县归降,可记首功。” 李嵩犹豫了三日,最终带着亲信过江,找到盱眙知县(他的表兄)。“表弟这是……” 知县见他带着蒙古文书,脸色骤变。李嵩指着窗外的稻田:“你看今年的秋粮,北人免了税,百姓都在囤粮 —— 谁还管朝廷在哪?” 他没说的是,孟珙已查清知县在临安的家眷住址,“保平安” 三个字,比什么都管用。
也有硬骨头。和州通判王彦闻听铡文更改,在府衙大堂挂起 “宁死不降” 的牌匾,还杀了孟珙派来的信使。可没过五日,他的副手就带着城防图献了城 —— 王彦夜里查粮仓时,被 “自己人” 捆了送给蒙古兵。
理宗收到盱眙降报时,正在看史宅之的贬谪诏书(尚未发出)。“废物!都是废物!” 他把奏疏扔在地上,青瓷笔洗被扫到案下,摔得粉碎。沈炎慌忙跪下:“陛下息怒,此必是北人诡计,诱我朝自乱阵脚。”
可更多的急报接踵而至:真州、通州、泰州接连献降,降书里都提了 “虎头铡改字” 之事。“他们连铡刀上的字都改了,” 理宗瘫坐在龙椅上,声音发颤,“这是…… 这是打定主意要灭宋了。” 他忽然想起赵葵的奏疏 “请增造楼船”,当时嫌耗费太大没批,此刻却抓过御笔,在空白处写 “准!速办!”,墨汁溅到了龙袍上。
当晚,理宗派内侍持金牌去镇江,给赵葵传口谕:“不惜一切代价守住长江,哪怕烧了船,也不能让北人过江!” 内侍出发时,看见宫墙上的灯笼被风吹得摇晃,像要熄灭的烛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