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46章 殿试策问(1/1)

天才一秒记住本站地址:[笔趣阁ok]
https://www.bqgok.net最快更新!无广告!

946 章:殿试策问(至元四十四年秋的双翼治世论)(至元四十四年秋?白虎殿殿试现场)

白虎殿的殿门在晨光中缓缓推开,虎卫营士兵手持长戟分列两侧,甲叶碰撞声与编钟的余韵交织。殿内的布置暗藏深意:御座前的案几分左右两重,左案铺着草原鞣制的黑羊皮(蒙古仪轨),放着蒙古文《大扎撒》与牧群账簿;右案铺着汉地织就的素色锦缎(汉地仪轨),摆着汉文《农桑辑要》与田亩舆图。萧虎的狼虎交椅旁,额外设了三张案:耶律楚材(主考官,兼通双法)、帖木儿(蒙古考官,掌草原事务)、周显(汉臣考官,掌农耕事务)各占一张,案上的笔墨也按 “蒙古狼毫”“汉地羊毫” 区分。

筹备最费周折的是 “考生位”。蒙古举子与汉人举子的坐席按 “左牧右农” 排列,却特意去掉了分隔的屏风 —— 萧虎特意嘱咐:“让他们看着彼此答题,知道将来要共理天下。” 虎卫营士兵在每个座位上摆放 “殿试凭证”:汉人举子的凭证是桑皮纸印虎纹(呼应虎都籍),蒙古举子的是羊皮纸印狼纹,唯独王恂的凭证边缘多了圈朱红,那是因他此前 “射术显能却拒护卫”,萧虎特意让人做的标记。

考前半个时辰,耶律楚材带着考官们核查策问题目。题目用蒙汉双语写在玉版上,原本帖木儿坚持加 “草原军户优先” 的附加题,周显则请添 “农耕水利” 的追问,最终耶律楚材折中:“只留一道主问,让举子自由阐发 —— 萧将军要的是‘通盘之策’,不是‘偏科之论’。” 玉版被架在殿中最高的铜架上,阳光透过窗棂照在 “如何安草原、兴农耕” 七个大字上,墨迹里掺了金粉,显得格外庄重。

辰时三刻,举子们按序入场。蒙古举子巴图(前番骑射场受教于王恂)穿着崭新的皮袍,腰间挂着巴特尔赠的狼牙符,路过王恂时低声道:“待会儿若考骑射,我还跟你学。” 王恂笑着点头,目光却落在巴图手中的《草原牧政抄本》上 —— 那是巴图特意带来的,想在策论里引 “太祖治牧” 的典故。

汉人举子卢明远走在后面,手里攥着卷皱的《江南税则》,指尖在 “量田均税” 四字上反复摩挲。他昨夜在崇文馆熬夜,把王恂的 “先教后罚” 与自己的 “赔牛加流刑” 揉进策论草稿,此刻心里仍发虚:“草原的事我懂太少,怕是答不好。” 王恂看出他的紧张,递过一块自己烤的麦饼:“策论不是考‘懂多少’,是考‘怎么连’—— 把农耕的理往草原上套,只要合情理,就不算错。”

最引人注目的是江南举子吴梦祥。他穿着一身洗得发白的长衫,怀里揣着父亲留的《农书》,走到座位前时,特意摸了摸案上的汉地羊毫 —— 这是他第一次在 “蒙古主政” 的朝堂答题,手心里全是汗。殿外忽然传来马蹄声,是合丹王带着几名蒙古那颜来 “观考”,他们站在殿廊下,目光直盯着蒙古举子的坐席,让汉人举子们更显局促,唯有王恂挺直了脊背,将虎纹凭证轻轻放在案角,像在摆一块定心石。

萧虎身着玄色龙纹祭服(殿试属 “国之大典”,用最高规格),缓步走上御座。他没有立刻让举子答题,反而拿起左案上的牧群账簿,对众人道:“去年草原雪灾,死了三万头羊,千户们来求粮,我让右廷拨了五万石粟 —— 你们说,这粟该不该拨?” 蒙古举子们立刻骚动,巴图高声道:“该拨!草原是大元的根,不能让牧民饿死!” 汉人举子们却沉默,卢明远悄悄对王恂道:“五万石粟能救江南十万流民,拨给草原太可惜。”

萧虎没理会争论,又拿起右案的田亩舆图,指着燕云的旱灾区:“这里去年欠收,里正求减免税粮,我却让左廷派了五百骑兵去护河堤 —— 你们说,骑兵该去吗?” 这次汉臣举子们点头,蒙古举子却摇头,帖木儿在旁忍不住道:“骑兵是用来打仗的,不是挖河的!” 萧虎忽然把账簿与舆图并放在一起,声音陡然提高:“今日殿试只问一题 —— 如何安草原、兴农耕?若答不出,将来这账簿上的羊、舆图上的田,你们都管不了!”

王恂抬头时,正撞见萧虎的目光 —— 那目光里没有威严的压迫,反而带着几分探询,像在问 “你敢不敢说真话”。他忽然明白,这道题不是考 “方案”,是考 “立场”:若只偏草原,是讨好蒙古那颜;若只偏农耕,是维护汉臣利益;唯有找到 “两者相连” 的关节,才算懂萧虎的 “双廷共治”。

王恂握着汉地羊毫,笔尖悬在桑皮纸上,思绪却飘回过往。去年在平江府乡野,他见蒙古骑兵帮汉人修河堤,牧民换粮时用羊换麦,那时就觉得 “草原与农耕不是对头”;后来在大都骑射场,巴特尔说 “蒙古的马能护汉人的田”,更让他有了 “互补” 的念头。此刻他在纸上先画了两道线:左线写 “草原之困”,右线写 “农耕之难”,再用箭头把 “马护田”“粮养牧” 连起来,像一对展开的翅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