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53章 科场惩弊(1/1)
天才一秒记住本站地址:[笔趣阁ok]
https://www.bqgok.net最快更新!无广告!
953 章:科场惩弊(至元四十四年秋的虎榜清浊事)(至元四十四年秋?中都贡院与白虎殿)
中都贡院的桑皮纸窗刚糊上新纸,就被秋风卷得簌簌作响。因江南士子北上应考,萧虎特增设 “秋闱复考”,选拔能兼理南北事务的人才。贡院内外戒备森严,虎卫营士兵手持长戟分列两侧,甲叶碰撞声与考生的脚步声交织 —— 这是中都首次大规模接纳江南士子,双廷都盯着这场考试:汉臣盼 “公平取士”,蒙古那颜则暗忖 “不能让汉人占了太多名额”。
主考官塔海(蒙古贵族出身,合丹王的亲信)站在贡院门口,手里把玩着合丹王送的狐皮手炉(草原贵重物,非银饰),目光扫过排队入场的考生。见江南士子吴焕背着《江南水利图》,塔海嘴角撇出一丝轻蔑:“汉人书生,懂什么治世?” 旁边的副考官(汉臣卢景裕)立刻道:“塔海大人,萧将军有令,复考需‘双科同重,不偏不倚’,可不能轻视江南士子。” 塔海却哼了一声,径直走进考官房 —— 他心里早有盘算,要帮合丹王的侄子帖木儿台 “稳稳考中”。
考生入场时,按规矩需搜身。蒙古士兵对蒙古子弟格外宽松,帖木儿台(合丹王侄子,纨绔成性)腰间藏着块刻有 “草原” 二字的木牌,士兵瞥了眼就放行;对江南士子却搜得极严,吴焕的《江南水利图》被翻了三遍,确认无小抄才还给。柳清悄悄对吴焕道:“这科场,怕是不太平,咱们得小心。” 吴焕点头,将父亲的旧砚台放在考位上 —— 这砚台边缘有个缺口,是他唯一的标记,绝无仿冒可能。
贡院的考官房里,塔海召集誊录官、对读官训话。他故意不提 “弥封誊录” 的严规(元代科举初兴,弥封制度尚不完善,给舞弊留了空间),只说 “蒙古子弟的答卷要仔细看,别漏了人才”。誊录官老张(汉地老吏)听出不对劲,却没敢多问 —— 塔海是合丹王的人,没人敢得罪。
复考的题目是 “南北商路如何通”,由耶律楚材拟定,兼顾草原与农耕。考生们拿到题目,都埋头答题,唯有帖木儿台东张西望,手指在桌下摩挲着那块木牌 —— 他在等塔海安排的 “信号”。
复考前三日,合丹王的府邸里,塔海正接受密令。合丹王坐在毡毯上,喝着马奶酒,将一块木牌递给塔海:“帖木儿台是我侄子,他若考不上,我草原的面子没处放。这木牌上刻着‘草原’二字,你让他夹在答卷里,誊录时标上‘优’等,没人会怀疑。”
塔海接过木牌,手指摩挲着刻痕,心里有些犹豫:“萧将军对科场管得严,若被发现……” 合丹王却拍了拍他的肩,皮靴踩得毡毯发响:“有我在,怕什么?你帮了帖木儿台,将来我在萧将军面前帮你说话,左廷的兵部尚书之位,还不是你的?” 这话戳中了塔海的心思 —— 他虽任主考官,却一直想进兵部掌权,当下便躬身应诺:“臣定不辱命。”
回到考官房,塔海找来心腹书吏巴图(非草原总管巴图),让他负责 “标记答卷”。“帖木儿台的答卷里会夹木牌,” 塔海压低声音,用蒙古语道,“你誊录时,把他的策论改得通顺些,再在卷首画个小狼纹(草原标记,不显眼),对读时让对读官忽略错漏。” 巴图有些害怕:“若王状元(王恂)复核时发现……” 塔海却道:“王恂只管汉科,蒙古科的复核归我,轮不到他多管。”
复考前一日,帖木儿台偷偷来见塔海。他穿着华丽的皮袍,腰间挂着弯刀,进门就喊:“塔海叔,我若考不上,我叔王饶不了你!” 塔海忙让他坐下,教他 “答题诀窍”:“策论里多写‘草原商路重要’,少提农耕,夹上木牌,保你中选。” 帖木儿台却不耐烦:“写那么多干嘛?直接给我标个‘优’不就完了?” 塔海无奈,只能帮他写了段 “草原商路策” 的草稿,让他背下来 —— 帖木儿台连蒙古文都写不熟练,更别说汉文策论了。
舞弊的准备不止于此。塔海还买通了贡院的门房,让他在复考当日,把帖木儿台的答卷优先送到考官房,方便巴图篡改。门房得了十两银子,笑着应下:“塔海大人放心,保证没人看见。” 夜色里,塔海看着窗外的贡院,心里既期待又不安 —— 他知道,这一步踏出去,就再也回不了头了。
复考当日午后,帖木儿台草草写完答卷,将木牌夹在卷末,按塔海的嘱咐,卷角折了个三角痕(便于识别),然后举手示意 “交卷”。门房果然优先收了他的答卷,用蓝布包好,快步送到考官房。
巴图早已在房里等候,接过答卷,立刻展开。见卷末夹着木牌,他松了口气,拿出塔海给的草稿,开始篡改:将帖木儿台写的 “草原商路要通” 改成 “草原商路为南北通衢之基,当以蒙古骑兵护路,汉地粮车随行”,又把错漏的蒙古文改成正确的,最后在卷首画了个极小的狼纹 —— 不仔细看,只会以为是墨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