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63章 玉鞍记恩(1/1)
天才一秒记住本站地址:[笔趣阁ok]
https://www.bqgok.net最快更新!无广告!
963 章:玉鞍记恩(至元四十四年秋的弘吉剌部献礼事)(至元四十四年秋?弘吉剌部牧帐与中都白虎殿)
弘吉剌部的冬牧场里,首领按陈那颜(史料载为弘吉剌部核心首领,与蒙古黄金家族联姻)正对着一幅旧羊毛毯出神。毯上绣着一位女子骑马救济牧民的场景 —— 这是二十年前,萧虎之母萧氏路过弘吉剌部时,因部落遭雪灾,她拆了自己的皮袍换粮,还教牧民 “储草避寒” 的往事。按陈那颜摸着毯上的针脚:“萧氏夫人的恩,咱们不能忘;如今萧将军掌大元双廷,若能借献礼表心意,既报旧恩,又能稳牧界,是双赢。”
部落议事会上,按陈那颜提出 “献虎纹马鞍” 的提议:“马鞍是草原的魂,刻上萧氏夫人的事迹,镶上草原宝石,既显咱们的诚意,又能让萧将军知道,弘吉剌部记着他母亲的好。” 有千户担忧:“大元现在重双廷共治,咱们只向萧将军献礼,会不会惹汉臣不满?” 按陈那颜却道:“萧氏夫人不仅帮过咱们,也救过汉地流民(史实中元代贵族女性常参与救济,不分族群),献礼是报私恩,也是显草原重‘德’的传统,汉臣不会反对。”
使者豁阿黑臣(弘吉剌部资深使者,曾见过萧氏)主动请缨:“我去中都,既能向萧将军述旧恩,又能把马鞍的意义说清楚。” 按陈那颜点头,还让他带上萧氏当年送的 “储草木牌”(萧氏教牧民记储草量的工具):“这木牌是信物,让萧将军知道咱们没忘本。” 部落的牧民们也主动捐出家中的宝石(绿松石、玛瑙,草原常见贵重物),说 “要让马鞍亮堂堂的,配得上萧氏夫人的恩”。
出发前,按陈那颜对豁阿黑臣道:“马鞍上的虎纹,要刻得温顺些,别像军鞍那样凶 —— 这是报恩的鞍,不是打仗的鞍;萧氏事迹要刻得细,让看到的人都知道她的好。” 豁阿黑臣躬身应诺,心里清楚:这次献礼,不只是送一件宝物,是要让弘吉剌部与大元中枢的关系,像马鞍的皮革一样紧实。
弘吉剌部的工匠坊里,老工匠帖木格(与前文蒙古学士同名,为部落专职鞍匠,祖孙三代制鞍)正围着一堆材料打转。按陈那颜给他的指令很明确:“选最好的料,做最细的活,这鞍要能传后世。” 帖木格的首选是鞍桥 —— 他从部落储存的桦木中,挑了一块三十年树龄的 “阴坡桦”(质地坚硬,不易开裂),用刀削出雏形,又用砂纸打磨了三日,直到表面光滑如镜。
鞍鞯的选材更费心思。帖木格选了部落最厚的牛皮(三岁公牛皮,鞣制时加了草原特有的 “柳树枝汁”,既柔软又防水),还让徒弟在皮面压上 “卷草纹”(草原传统纹样,象征生机)。“萧氏夫人让咱们的草长得好,” 帖木格对徒弟道,“这卷草纹,就是记她的恩。” 鞍垫则用了羊毛毡(牧民手工织就,含七成白羊毛,保暖性强),边缘缝上细皮绳,方便调整松紧。
最特别的是鞍桥的装饰材料。按陈那颜送来七颗宝石:三颗绿松石(象征草原的天空)、两颗玛瑙(象征太阳)、两颗珊瑚(象征火焰),都是牧民从阿勒泰山采来的。帖木格把宝石按 “天、地、人” 的顺序排列:绿松石在上(天)、玛瑙在中(人)、珊瑚在下(地),说 “萧氏夫人的恩,上达天、下接地,护着咱们所有人”。
选材过程中,帖木格还特意加入 “萧氏元素”—— 他从萧氏当年送的储草木牌上,拓下木牌的纹理,刻在鞍桥的侧面:“这纹理是萧氏夫人的记号,让马鞍带着她的气息。” 徒弟不解:“何必这么细?萧将军未必能看见。” 帖木格却道:“咱们做活,要对得起自己的手,对得起恩人的情,不是给别人看的。”
鞍桥的虎纹雕刻,是马鞍的灵魂。帖木格没有刻常见的 “战虎”(张口露齿,显凶悍),而是刻了一只 “卧虎”—— 虎身蜷缩,前爪护着一只小羊,眼神温顺,身上还缠绕着卷草纹。“这虎不是凶虎,是‘护民虎’,” 帖木格对按陈那颜解释,“像萧将军护大元百姓,也像萧氏夫人护咱们牧民。”
雕刻前,帖木格先在桦木上画了七遍草图。第一遍虎纹太凶,他涂了重画;第三遍卷草纹太密,又改;直到第七遍,卧虎的姿态、卷草的缠绕都恰到好处,他才敢下刀。他用的刻刀是祖传的 “铁错刀”(刀头呈三角形,适合细雕),每刻一刀都屏住呼吸:“虎的眼睛要刻得亮,像能看见咱们的心意;羊的绒毛要刻得细,显萧氏夫人的柔。”
雕刻过程中,部落的牧民常来围观。有老人指着虎爪护羊的图案,对孩子道:“当年萧氏夫人就是这样,把自己的粮分给咱们,像虎护羊一样护着咱们。” 孩子似懂非懂,却伸手摸了摸未完工的虎纹,说 “这虎不吓人,像家里的狗”。帖木格听了,笑着道:“对,这就是‘家虎’,是护着咱们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