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78章 鞍述母德(1/1)
天才一秒记住本站地址:[笔趣阁ok]
https://www.bqgok.net最快更新!无广告!
978 章:鞍述母德(至元四十四年秋的蒙古诸部议事)(至元四十四年秋?中都草原议事大帐与白虎殿)
中都草原的议事大帐,毡帘外寒风卷着枯草,帐内却因诸部首领的争执显得燥热。大帐中央的案上,摊着《江南粮道图》与《南征兵力估算册》,萧虎(元廷核心)坐在主位,指尖轻叩案角,听着诸部首领的分歧 —— 南征的提议刚提出,便陷入僵局。
合丹王(左廷蒙古那颜核心)率先表态支持:“江南已无抵抗之力,南征是统一天下的必然,咱们蒙古诸部当同心协力!” 他麾下的千户们纷纷附和,却遭兀良哈部首领帖木格反驳:“合丹王说得轻巧!去年雪灾,咱们部的羊少了三成,若南征,粮草从哪来?士兵冻饿,谁来负责?” 帐内立刻分成两派:支持南征的多是与元廷协作深的部落(如弘吉剌部),犹豫的多是小部落或刚归附的部族(如额勒只斤部)。
札剌亦儿部首领巴图(曾与弘吉剌部争水源)则持观望态度:“萧将军,南征若成,诸部能得什么实利?若败,咱们的牧界会不会被元廷收回?” 他的话戳中了诸部的核心顾虑 —— 草原部落重实利、怕损失,若无足够的 “大义” 与 “实利” 支撑,绝不会轻易出兵。
萧虎心里清楚,单纯靠 “元廷威压” 或 “兵力威慑”,只会激化诸部不满,甚至引发叛乱。他需要一个能 “串联诸部情感、统一意志” 的载体 —— 这便是他提前准备的 “萧母关联马鞍”。“诸部首领,” 萧虎抬手压下争执,“今日议事,不急着定南征之策,先看一件东西 —— 它能告诉咱们,为何要南征,为何咱们能同心。” 他的话,让帐内瞬间安静,诸部首领的目光,都投向了帐外 —— 那里,李默(萧虎亲信)正捧着一个蒙着青布的物件,缓步走来。
李默捧来的,是一具历经岁月却依旧完好的草原马鞍 —— 这不是普通的马鞍,而是萧母(萧虎之母)四十余年前救济弘吉剌部时用过的 “救命鞍”,后来弘吉剌部按陈那颜为感恩,在鞍上增刻纹饰,回赠萧母,现由萧虎珍藏在恩义阁。
马鞍的细节满是 “实务与恩情” 的印记:鞍桥用整块桦木制成,因常年使用已磨出温润的包浆,外侧刻着草原传统的卷草纹(象征生机),内侧却贴着一层薄薄的江南麻布(当年萧母怕马鞍磨伤马匹,特意让人缝制);鞍垫是羊毛与麻混纺的,边缘绣着三株禾苗(萧母教草原部落种青稞的印记);鞍镫是后来按陈那颜添加的,用青铜打造,刻着 “雪灾济民” 四字蒙古文 —— 每一处细节,都承载着萧母跨族群救济的往事。
萧虎为展示马鞍,提前做了细致准备:前一日,他亲自从恩义阁取出马鞍,用细布擦拭每一处纹饰,尤其是 “雪灾济民” 四字,他反复摩挲,回忆母亲当年的话:“草原的马要喂饱,汉地的苗要种好,百姓的日子才能好。” 他还让工匠检查马鞍的牢固性,确保展示时不会出纰漏 —— 这具马鞍,是他 “以情动人、以理服人” 的关键,容不得半点差错。
他还特意让按陈那颜提前知晓马鞍的事:“按陈那颜,明日议事,我会展示母亲当年的马鞍,你若想起往事,可帮着说说 —— 诸部信你,也信母亲的德。” 按陈那颜听后,激动得彻夜未眠,翻出当年萧母送的储草木牌,决定次日带在身上,与马鞍呼应,增强说服力。
准备的最后一步,是 “氛围铺垫”:萧虎让侍从在议事大帐中央设一个 “木台”,铺着红色羊毛毯(草原喜庆与庄重的象征),木台两侧摆着两盏青铜灯(汉地礼器,象征光明与治世)—— 他要让马鞍的展示,既符合草原传统,又显元廷的治世格局,让诸部首领在情感与认知上都能接受。
议事当日,诸部首领陆续抵达中都草原议事大帐,每个人的神态与心思,都透着对南征与马鞍的复杂态度。
弘吉剌部按陈那颜带着次子帖木儿,早早来到大帐。他手里攥着储草木牌,目光不时望向帐外,盼着马鞍早点出现 —— 对他而言,萧母的马鞍是 “恩义的象征”,他坚信萧虎能借马鞍统一诸部意见。“阿爸,萧将军真能靠一具马鞍让大家支持南征?” 帖木儿疑惑道。按陈那颜拍着他的肩:“你不懂,那不是普通的鞍,是你萧奶奶(萧母)救咱们部落的见证,诸部谁没受过她的恩惠?”
兀良哈部首领帖木格带着侄子达鲁(负责部落粮储)而来,脸上满是犹豫。他心里算着账:南征需派两千骑兵,按 “每兵每月一石粮” 计算,需耗粮六千石,部落现存粮仅够自身过冬,若再出兵,恐引发牧民不满。“达鲁,” 帖木格低声道,“等会儿看萧将军怎么说,若他不能保证粮草,咱们绝不出兵。” 达鲁点头,目光警惕地盯着帐中央的木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