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02章 楚材献策(1/1)
天才一秒记住本站地址:[笔趣阁ok]
https://www.bqgok.net最快更新!无广告!
1002 章:楚材献策(至元四十六年春耶律楚材议‘量牧限地’与汉官入草原可行性)(至元四十六年春正月廿四?中都白虎殿偏阁 / 耶律楚材书房 / 中都流民安置点)
耶律楚材的书房仍映着烛火,案上除《蒙古故地草场超限册》《汉书?食货志》外,还摆着三样关键物件 —— 西域传入的铜制算筹(耶律楚材精天文算学,用于核算牧草产量)、半块草原黑羊皮(标注着弘吉剌部冬牧场的牧草密度)、一卷《大元通制?部落条》(元代草原治理律法汇编)。他身着洗得发白的青色儒衫,鬓角墨点是方才演算时不慎沾染,指尖因长期握笔而泛出薄茧,正俯身用算筹排列 “呼伦贝尔草场养马公式”:“每三里草场产草五十斤,每匹马日均食草三斤,故三里可养马一匹。”
下属刘朴(耶律楚材门生,中原儒学世家出身,曾随其治理中原赋税)捧着流民诉求册,眉头紧锁:“先生,草原部落认‘马多者得草场’的旧俗,汉地‘限田’之法恐难行 —— 昨日访逃荒部民,老牧民巴图还说‘领主的马群就该比咱们多’。” 耶律楚材抬手取过黑羊皮,指尖划过上面的刻痕:“旧俗可导不可逆。你看,弘吉剌部去年因草场不足,马群饿死三成,部落内部已生怨言;咱们定‘一万匹’限额,既保诸王基本利益,又给中小部落活路,再用补贴牵住他们,不怕不从。”
为确保 “每三里养一匹马” 的数据无误,耶律楚材已让弟子分赴北境三处长官仓:一是呼伦贝尔 “广牧仓”,调取近三年牧草产量记录(春季每里产草十五斤,夏季二十斤,取年均值核算);二是克鲁伦河 “丰草仓”,统计马群日均食草量(成年马三斤,马驹一斤,按马群结构加权平均);三是杭爱山 “储草仓”,记录草场载畜量饱和后的退化情况(超载两成,草场次年减产三成)。这些数据均用桑皮纸誊抄,盖着官仓朱印,确保测算有据可依。
刘朴仍担忧 “部落抵触汉官”,耶律楚材却从袖中取出一页麻纸,上面是老军卒博尔术的手书:“草原部落敬‘能算、能断’者。昔年成吉思汗用札撒定牧地,也是先算草场、再分牧群,部落皆服。今若以算学定限额,比强夺更易接受。” 他指着 “札撒” 二字道:“咱们借成吉思汗旧例为引子,再掺汉地‘限田’之智,名正言顺。” 烛火映在麻纸上,博尔术的字迹遒劲,显是多年军旅生涯练就。
耶律楚材将《量牧限地策》初稿铺展,用红笔修改两处:一是将 “超限马群全收” 改为 “主动交者给补贴”,旁注 “留生路则少抵抗”;二是在 “汉官入草原” 后加 “草原吏员同往”,批注 “防独断则顺民心”。修改完毕,他将策文折好,放入青布囊,对刘朴道:“明日见萧将军,需让他知此策非‘纸上谈兵’,而是‘算得清、行得通、控得住’。” 窗外,中都的更鼓敲了三下,夜色正浓,治世之策已悄然成型。
自正月初十萧虎召见逃荒部民后,耶律楚材便派弟子王克(精通蒙古语)赴中都流民安置点,每日辰时准时记录。王克的《流民诉求册》里,详细记载着不同部落的困境:弘吉剌部老牧民巴图,家有一妻一孙,原养十只羊、两匹马,草场被占后仅剩三只羊,孙儿因缺粮患风寒,“只求半里草场,能让羊活下来”;兀良哈部青年铁木真(非成吉思汗),原是部落牧马人,草场被占后只能靠帮人挑水换粮,“愿随元军丈量队干活,只求管饭”。这些鲜活案例,让耶律楚材深知 “限牧” 需兼顾民生。
在中都藏书阁,耶律楚材翻阅了从至元元年到至元四十五年的草原治理卷宗,发现至元三年(1266 年)曾有 “诸王牧群不得过五千匹” 的旧令,由其父耶律履(时任燕京行省左丞)参与制定,后因元廷全力攻宋,无暇北顾,旧令渐废。卷宗里还附着耶律履的批注:“草原牧地有限,诸王无限扩张,必致部落相残。” 耶律楚材抚着父亲的字迹,低声感慨:“今日续父之志,也算不负先父教诲。”
耶律楚材在中都驿馆会见弘吉剌部领主帖木儿,帖木儿带来部落的 “草场分布图”(羊皮绘制,标注着被阿里不哥侵占的冬牧场范围)。帖木儿道:“我部愿先试点丈量,只要元廷能还我冬牧场,部民愿为丈量队引路。” 耶律楚材当即承诺:“若试点成功,你部可获‘元廷忠顺领主’封号,岁赐增加两成。” 两人还约定,由帖木儿选派三名部落长老,赴中都培训汉官草原习俗,确保沟通无虞。
耶律楚材让白虎堂统领刘七,调取 “诸王私下联络” 的情报,发现阿里不哥已派使者赴也速蒙哥部,约定 “若元廷限牧,便联合抗命”,还许也速蒙哥 “弘吉剌部半里草场”。刘七的情报里,还附着使者传递的密信副本(用草原狼毫书写,字迹潦草),上面写着 “汉官若来,便说‘草原之事,诸王自定’”。耶律楚材将密信折好,归入策文附件,“这便是‘分步处置’的依据,诸王早有反心,需早做防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