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40章 藩效生根(1/1)

天才一秒记住本站地址:[笔趣阁ok]
https://www.bqgok.net最快更新!无广告!

1040 章:藩效生根(至元四十六年夏末蒙古故地削藩成效落地)

至元四十六年夏末的怯绿连河草场,风卷着成熟的牧草气息掠过大地,与半年前的紧张氛围截然不同 —— 往日部落间用于争夺草场的木栅栏已被拆除,取而代之的是牧群管控司立的 “限额标识牌”,牌上用蒙古文与汉文刻着 “脱脱部牧地:两百顷,限额马群四千匹”“汪古部牧地:一百八十顷,限额马群三千六百匹”。李衡骑着马,手持 “成效核查册”,身后跟着实务官王顺与部落吏员巴特尔,正逐片巡查草场 —— 册页上 “草场兼并案件:零起”“限额执行率:九成五” 的朱批,在阳光下格外醒目。

“李大人,您看这片苜蓿地,” 巴特尔勒住马,指着不远处的绿色区域,“这是阿里不哥部的代管草场,三个月前还是荒地,现在种满了苜蓿,下个月就能割了喂马。之前部落间抢着占的荒地,现在都按限额分了,没人再争了。” 李衡俯身查看苜蓿长势,叶片肥厚,根系扎实,显然照料得用心。他转头看向王顺:“半年前阿里不哥部还因私占草场被问责,现在不仅管好代管草场,还主动帮周边部落补种牧草,这就是限额制的好处 —— 有了稳定的牧地,谁还愿意冒险兼并?”

不远处,老牧民速不台正赶着自家的五匹私马在限定区域牧马,看到李衡一行,连忙上前见礼:“李大人!多亏了限额制,咱们家终于有固定的牧地了!去年这时候,我家的马被其他部落赶得没处去,现在好了,牌子立在这儿,谁也不敢来抢,还能领青稞补贴,日子踏实多了!” 速不台的孙子抱着马绳,手里攥着刚摘的野果,笑着对李衡道:“大人,我家的小马驹长大了,以后也能帮着牧马啦!” 李衡摸了摸孩子的头,对速不台道:“好好牧马,明年草场修复得更好,限额还能适当调整,日子会越来越红火。”

巡查到脱脱部与汪古部的边界时,两部落的马倌正一起检查 “边界木牌”—— 木牌上刻着两部落的牧地范围,还用虎形量天尺标注了精确距离。脱脱部的帖木儿道:“李大人,以前咱们和汪古部总为这十里草场吵架,现在按官尺量清楚,各守各的限额,再也没红过脸。昨天汪古部的合撒儿还送了咱们两袋苜蓿种子,说一起把边界的草场种好。” 汪古部的合撒儿也笑道:“以前是我糊涂,总想着多占点草场,现在知道了,按限额来,大家都安稳,比抢来抢去强多了。”

夕阳西下时,李衡一行回到牧群管控司署衙,将巡查结果汇总 —— 蒙古故地十二部落,除亦乞列思部因新添小马驹需微调限额外,其余十一部落均严格按限额牧马,草场兼并案件自限额制落地后零发生,代管草场修复进度达四成。李衡看着册页上的数据,对帖木格道:“削藩不是目的,让草原安稳、部民踏实才是。现在限额制扎了根,兼并止了息,这才是真正的成效。” 帖木格点头:“大人说得是,行省阿术平章若知道了,定会为咱们高兴 —— 这半年的辛苦,总算没白费。”

诸王牧地限额制的落地,依托《大元通制?马政》中 “户均草场定限额” 的核心标准,结合蒙古故地实际,细化为 “三算三定” 流程,确保公平可落地。李衡与牧群管控司吏员们早在夏初便开始筹备,先按 “每百户配草场二十顷、每顷养马二十匹” 的标准(《元史?食货志》载元代草原 “百户二十顷、顷马二十匹” 为基础限额),核算各部落的基础限额。

“脱脱部有五百户,按标准应配草场一百顷,养马两千匹,” 李衡指着案上的 “限额核算表” 对帖木格道,“可他们实际草场有两百顷,之前多占的一百顷是从汪古部抢来的,现在需清退五十顷给汪古部,保留一百五十顷,养马限额调整为三千匹 —— 既考虑他们的实际牧群数量,又不让多占的草场白得,这样才公平。” 帖木格补充:“汪古部有四百五十户,原草场一百三十顷,清退五十顷后,总草场一百八十顷,养马限额三千六百匹,正好符合标准,他们定能接受。”

核算中也遇特殊情况 —— 弘吉剌部因是元廷驸马部,部民多且有驿站用马需求,限额需酌情放宽。李衡与行省商议后,按 “每百户配草场二十五顷” 的标准,给弘吉剌部五百户配草场一百二十五顷,养马限额两千五百匹,还额外保留五十顷作为 “驿站用马牧地”。斡罗陈领主得知后,亲自来管控司致谢:“李大人,朝廷既守规矩,又顾咱们的特殊情况,这份恩情,弘吉剌部记在心里,以后定会带头遵限额、护草场。”

限额确定后,需经 “部落确认 — 行省核验 — 中央备案” 三步。李衡带着核算表逐部落确认,阿里不哥部最初对 “一千零五十顷草场、两万一千匹马” 的限额有疑虑:“李大人,咱们部有五千户,这限额是不是少了?” 李衡拿出 “户均核算依据”:“领主,五千户按百户二十顷算,应配草场一千顷,您现在有一千零五十顷,已多五十顷;养马两万一千匹,按顷马二十匹算,正好匹配,不算少。且代管的一千零五十顷草场三年后返还,届时限额还能再调,您放心。” 阿里不哥核对依据后,签字确认:“既按标准算,我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