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49章 北境粮筹(1/1)
天才一秒记住本站地址:[笔趣阁ok]
https://www.bqgok.net最快更新!无广告!
1049 章:北境粮筹(至元四十六年秋张谦协调北境粮储供平叛大军)
岭北行省粮库的朱漆大门前,张谦身着青色官袍,腰间系着铜带,正接过粮库官王直递来的 “北境粮储册”。册页上用墨笔写着各粮库的存量:岭北行省永丰仓存青稞八万石、粟米三万石,蒙古故地怯绿连河粮站存干草五万斤、青稞两万石,阿尔泰山南麓临时粮点存粟米一万石。秋风卷着粮库特有的谷物气息掠过,张谦指尖划过 “永丰仓八万石青稞” 的字样,眉头微蹙:“那拉珠尔大军五万,日行百里,每日需青稞五千石,若只靠永丰仓,撑不过半月,还需协调其他粮点。”
王直捧着册页跟在身后,声音带着担忧:“张提举,阿尔泰山南麓的粮点刚设半年,粟米多是今年新收,还没晒干透,若长途运输,恐会霉变;怯绿连河粮站的干草虽足,却需用驼队运,眼下北境驼队都在帮部落运冬储,怕是难调。” 张谦停下脚步,看向粮库内堆积如山的粮袋 —— 每袋粮都用麻布包裹,袋口缝着布条,写着 “永丰仓” 字样。他转身道:“霉变的粟米可先晾晒三日,再掺些干草防潮;驼队的事,我去见蒙古故地的脱脱领主,他与元廷交好,定愿支援。”
帐外传来驿卒的马蹄声,一名驿卒翻身下马,递上一封密信:“张提举,中都通政院急报,陛下令您务必确保平叛军‘日行百里,粮饷不缺’,若粮道有失,按律问责。” 张谦接过密信,见封皮盖着 “天子之宝” 的印玺,连忙拆开,萧虎的朱批 “粮为军本,不可有误” 格外醒目。他将密信折好揣进怀里,对王直道:“陛下的指令已到,咱们今日便开始筹备,三日内需将第一批粮草运出,先解那拉珠尔大军的燃眉之急。”
王直应声领命,转身去召集粮库的吏员与民夫。张谦则走向粮库旁的驿站,准备派驿卒去见脱脱领主。驿站官连忙迎上来:“张提举,要派驿卒去蒙古故地?小的这就去备马。” 张谦点头:“让驿卒带我的手信,告诉脱脱领主,若愿借驼队五十峰,朝廷愿免他部明年三成牧税;再让他派马倌协助,熟悉北境粮道,避免迷路。” 驿站官应诺着去备马,张谦望着北境辽阔的草原,心中清楚,这场粮草调度,关乎平叛成败,容不得半分差错。
张谦领命协调北境粮储,并非偶然 —— 他曾任中都粮储司主事,熟悉粮草调度流程,三年前还曾主持过北境部落的冬储粮调配,与蒙古故地的领主们交好,萧虎正是看中他的经验与人脉,才下旨命他赴北境统筹。
三日前,张谦在中都的家中接到圣旨时,正与儿子张安整理北境粮道图。内侍宣读圣旨:“命张谦为北境粮储提举,即刻赴岭北行省,协调北境诸粮库、驿站与部落,确保平叛军粮草供应,不得延误。” 张谦跪地接旨后,立刻收拾行装 —— 他带上多年积累的 “北境粮储笔记”,上面记着各粮库的位置、粮道的路况、部落的驼队数量,还有应对粮草霉变、运输延误的预案。
妻子李氏为他打包行李,担忧道:“北境秋凉,你又有风湿,需多带件棉衣;粮草调度事务繁杂,你要多保重身体,别太劳累。” 张谦接过棉衣,笑道:“放心,我主持过三次北境粮调,从未出过差错,这次也一样。待平叛成功,我便回来陪你们。” 儿子张安递上一张手绘的 “北境新粮道图”:“父亲,这是我根据驿站传来的消息改的,阿尔泰山南麓新修了一条小路,可近三十里,您或许能用得上。” 张谦接过地图,摸了摸儿子的头:“安儿有心了,这张图定能派上用场。”
次日清晨,张谦便带着两名亲信吏员,骑着快马赶赴北境。途中经过黑泉驿时,遇到了那拉珠尔派来的粮务官李进 —— 李进正焦急地等待粮草消息,见到张谦,连忙上前:“张提举,大军已行至杭爱山外围,粮草只够支撑五日,若再不到,士兵们恐要饿肚子。” 张谦安抚道:“李大人放心,我已让岭北行省粮库先备两万石青稞,三日内便会运出,你先回大军复命,让那拉珠尔将军安心。” 李进松了口气,连忙策马返回大军。
抵达岭北行省后,张谦第一时间去见行省平章阿术。阿术握着他的手道:“张提举来了,我便放心了!北境粮储虽足,却分散在各粮点,需好好协调,才能及时运到军前。” 张谦道:“阿术平章放心,我已带了北境粮储笔记,今日便开始核查粮库,三日内定有第一批粮草运出。” 阿术点头,当即派五十名行省吏员协助张谦,北境粮草调度的序幕,就此拉开。
粮草调度的首要环节是粮储核查 —— 张谦带着王直与行省吏员,用三日时间,逐一核查北境的三座主要粮库与五处临时粮点,记录粮食的种类、存量、质量,标注可立即调运的数量,为后续调度打下基础。
第一站是岭北行省永丰仓 —— 粮库内分青稞、粟米、干草三个区域,每区都有吏员看管。张谦走进青稞区,随机抽出一袋粮,解开袋口,抓起一把青稞,放在手心查看:“这青稞颗粒饱满,无杂质,可直接运;那袋青稞颜色发暗,怕是受潮了,需晾晒后再用。” 王直连忙让吏员将受潮的青稞挑出,单独堆放:“张提举放心,小的这就安排民夫晾晒,三日内可晾干。” 张谦还查看了粮库的通风情况:“粮仓的窗户太窄,通风不足,容易受潮,需加宽窗户,再在粮堆下垫木板,防止地面返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