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52章 牧装探营(1/1)
天才一秒记住本站地址:[笔趣阁ok]
https://www.bqgok.net最快更新!无广告!
1052 章:牧装探营(至元四十六年秋巴图额尔敦率虎卫侦叛军汗帐)
至元四十六年秋的杭爱山,凌晨的雾霭还未散尽,黄草谷外的牧场上,百名虎卫正围着一堆篝火,更换伪装行头 —— 他们脱下玄铁甲,换上洗得发白的破旧皮甲,甲片边缘磨出毛边,有的还故意撕裂小口,再用泥土涂抹,显得饱经风霜;腰间解下玄铁刀,换上牧民常用的锈迹弯刀,刀柄缠着磨损的麻绳;头上裹起灰褐色的羊毛头巾,只露出双眼,与草原牧民的装扮别无二致。
巴图额尔敦站在篝火旁,亲手给一名年轻虎卫调整头巾:“头巾要裹紧,别露出玄铁甲的痕迹;走路时要弯腰,像常年赶牧群的牧民那样,别挺直腰杆,容易被看出是士兵。” 他自己则披着一件打满补丁的羊毛披风,披风上还沾着几根羊毛,手里牵着一头瘦骨嶙峋的母羊,羊背上驮着一个破旧的皮袋,里面装着发霉的青稞与几块干硬的奶酪 —— 这些都是从之前俘虏的牧民那里缴获的,用来增加伪装的真实性。
虎卫百户合撒儿(熟悉草原习俗)正检查牧群:“咱们带的五十只羊,都是挑的老弱瘦羊,看起来像是赶了很久的路;十匹马也换成了草原常见的矮脚马,马蹄用麻布裹住,显得磨损严重,符合牧民长途放牧的样子。” 他还从皮袋里掏出几个羊粪蛋,撒在虎卫们的脚边:“牧民的帐篷周围总会有羊粪,咱们待会儿搭临时帐篷,也得撒些,别露破绽。”
巴图额尔敦从怀中掏出一张简易的 “叛军外围牧地图”,是之前探子绘制的,上面标注着 “叛军外围牧地分布”“巡逻路线”“水源地”:“咱们从西侧的红柳坡进入牧地,那里是叛军管控较松的区域,多是小部落的牧民;白天假装放牧,和当地牧民套话,打听汗帐的大致方向;晚上趁天黑,靠近主峰,摸清汗帐的准确位置。记住,只探不打,若被发现,就假装是迷路的牧民,别暴露身份。”
百名虎卫齐声领命,各自牵着羊、赶着马,分成十个小队,每队十人,跟着巴图额尔敦,朝着红柳坡的方向走去。晨雾中,他们的身影渐渐融入草原,马蹄踩在草地上,只发出轻微的 “沙沙” 声,若不细看,真以为是一群赶早放牧的牧民。
伪装筹备的关键是 “细节仿真”—— 从衣物磨损程度到牧民日常器物,从行为习惯到话术演练,每一项都按草原牧民的真实生活准备,巴图额尔敦与合撒儿反复检查,确保百名虎卫的伪装无懈可击,避免因细节疏漏被叛军察觉。
衣物准备由工部工匠负责 —— 工匠们将新皮甲用石头打磨,再用羊油浸泡,使其变得破旧柔软,与牧民穿了多年的皮甲无异;还在皮甲的肘部、膝盖处故意缝补补丁,补丁的布料用的是草原部落常见的粗麻布,颜色与皮甲相近,不仔细看根本看不出是后补的。工匠总管帖木儿(熟悉部落服饰)道:“牧民的皮甲不会有完好的,常年骑马赶羊,磨损都在肘部和膝盖,咱们补的补丁也得在这些地方,位置不能错。” 巴图额尔敦检查一件皮甲,用手指摸过补丁:“针线要粗糙,像牧民自己缝的,别太整齐,整齐了反而不像。”
日常器物的准备则更细致 —— 每个虎卫都携带 “牧民四件物”:锈弯刀(用于防身和宰羊)、皮袋(装青稞和奶酪)、羊鞭(用羊毛编织,鞭梢系着红布条)、火石(用于生火)。皮袋里的青稞故意掺了些沙子,奶酪也选的是干硬的,像是放了很久;羊鞭的红布条洗得发白,鞭柄磨得光滑,显得用了多年。合撒儿演示如何用羊鞭赶羊:“牧民赶羊不用力,只轻轻甩鞭,发出‘噼啪’声,别像咱们平时挥刀那样用力,会露馅。”
行为习惯的演练在出发前进行了两个时辰 —— 虎卫们练习牧民的走路姿势,弯腰、脚步拖沓,偶尔还要弯腰捡起地上的干草,假装喂羊;练习搭临时帐篷,用的是牧民常用的简易毛毡帐,两人一组,半个时辰搭好,帐篷搭得歪斜,不像军营帐篷那样整齐;练习宰羊(用的是假羊),动作生疏,像偶尔宰羊的牧民,而非熟练的士兵。巴图额尔敦纠正一名虎卫的搭帐动作:“帐篷别搭太正,牧民搭帐只看风向,不看整齐,歪一点才真实。”
话术演练则针对可能遇到的盘问 —— 巴图额尔敦编了一套 “迷路牧民说辞”:“咱们是东边合丹部的,部落遭了风沙,牧群散了,一路找过来,想在这附近放牧,等找到其他部落再走。” 他让虎卫们反复背诵,还模拟叛军盘问的场景,一名虎卫扮演巡逻兵,问 “合丹部在东边,怎么跑到西边来了”,另一名虎卫回答 “风沙把路吹迷了,跟着羊群走,就到这儿了”,回答得自然,没有破绽。
所有筹备完毕后,巴图额尔敦让一名曾在蒙古故地当牧民的老虎卫(帖木格)检查:“帖木格叔,您看咱们像不像真牧民?有哪里不像的,您尽管说。” 帖木格绕着百名虎卫走了一圈,点头道:“衣物、器物、动作都像,就是说话别太利索,牧民说话慢,带点口音,你们再放慢语速,加几个部落常用的语气词,就更像了。” 巴图额尔敦立刻让虎卫们练习,语速放慢,偶尔加 “哎”“嘛” 等语气词,伪装愈发逼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