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68章 虎卫录策(1/1)

天才一秒记住本站地址:[笔趣阁ok]
https://www.bqgok.net最快更新!无广告!

1068 章:虎卫录策(至元四十六年秋那拉珠尔总结夜袭战术入兵法)

至元四十六年秋的杭爱山据点,酉时的夕阳已沉至松树林后,中军帐内却仍亮着灯火。那拉珠尔身着玄铁轻甲,外罩未系腰带的朱红披风,正俯身案前,指尖划过摊开的 “夜袭战报”—— 羊皮纸制的战报上,用炭笔标注着 “八月十五夜袭阿鲁台残兵” 的关键信息:“子时三刻出发,带火把三百支,分两队:一队五十人持火把佯攻东侧,一队两百人绕后突袭西侧粮囤,残兵误判兵力,弃囤溃逃,缴获青稞两千石、战马三十匹。”

帐外传来脚步声,骑兵统领博罗掀帘而入,手中捧着一卷 “战术草图”(用木炭绘制,标注着夜袭路线、火把布置点、残兵营地位置):“将军,八月十五的夜袭草图已补画完整,西侧绕后的小路标注清楚了,当时咱们就是从这里走,避开了残兵的岗哨。” 那拉珠尔抬头,接过草图,铺在战报旁:“很好,这战报和草图,就是‘夜袭惑敌’战术的根基。之前平叛时,这战术用了三次,次次见效,若不记入《虎卫兵法》,后续换了将领,怕是要失传。”

案角还堆着三卷文书:一卷是 “将领口述记录”(博罗、帖木格等参与夜袭的将领,回忆当时的兵力分配、指令传递),一卷是 “地形勘察册”(夜袭地点的地形特征,如东侧有矮坡适合佯攻、西侧有溪流可隐蔽),还有一卷是《虎卫兵法》的旧册(封面用牛皮包裹,书脊烫印 “虎卫兵法?奇袭篇” 字样)。那拉珠尔伸手拿起旧册,翻开其中一页:“之前的奇袭篇,只记了‘日间佯攻’,没提夜袭,这次正好补上,让兵法更全。”

此时,驿站吏员李谦(负责文书整理)端着一盏热茶进来,放在案上:“将军,您已看了两个时辰,喝口茶歇会儿。方才问了军械库,《虎卫兵法》的新册已备好,是用桑皮纸装订的,比旧册更耐存。” 那拉珠尔端起茶,却未喝,目光仍落在战报上:“这战术的关键在‘惑敌’,火把要多,佯攻要真,才能让敌人怕,咱们后续总结,就得把这点说透,不然学的人抓不住要害。” 帐内的灯火,映着两人的身影,也映着桌上的战报与草图,“夜袭惑敌” 战术入兵法的工作,正式启动。

战术总结的背景与战例梳理,是入册的基础 —— 结合杭爱山平叛中三次 “夜袭惑敌” 的实战案例(八月初五袭残兵岗哨、八月十五夺粮囤、九月初一破营地),梳理战术的适用场景、核心成效,明确 “为何要总结”“总结哪些内容”,体现元代 “以战定法、实战为先” 的军事逻辑。

三次夜袭战例的核心信息梳理 —— 那拉珠尔让李谦将三次夜袭的关键信息,按 “时间、地点、目标、战术步骤、战果” 整理成表:八月初五,地点 “黑水河岗哨”,目标 “拔除残兵岗哨”,战术 “二十人持十支火把,在岗哨东侧来回移动,佯攻吸引注意力,五人绕后突袭”,战果 “歼敌十人,生擒三人,岗哨拔除”;八月十五,地点 “松树林粮囤”,目标 “夺粮囤”,战术 “五十人持三百支火把佯攻东侧,两百人绕后突袭”,战果 “缴获青稞两千石,残兵溃逃”;九月初一,地点 “落马坡营地”,目标 “破残兵临时营地”,战术 “百人持两百支火把分两处佯攻,三百人从北侧陡坡突袭”,战果 “歼敌五十人,烧毁帐篷二十顶”。李谦整理完,那拉珠尔逐行核对:“八月初五的火把数量没错吧?当时博罗说,十支火把来回晃,看着像几十人。” 博罗立刻道:“没错,我当时让士兵把火把绑在木杆上,举得高,岗哨老远就看见了,果然以为是大部队。”

战术的适用场景与核心成效 —— 通过梳理发现,“夜袭惑敌” 战术适用于 “敌众我寡(如我方两百人对敌方五百人)、需快速达成目标(夺粮、拔岗、破营)、地形有隐蔽处(矮坡、溪流、树林)” 的场景。核心成效有三:一是 “误判兵力”,用少量火把、人声,让敌人以为我方兵力远超实际,心生畏惧;二是 “分散注意力”,佯攻方向吸引敌人主力,突袭方向趁机得手;三是 “减少伤亡”,敌人溃逃时,我方追击阻力小,比正面强攻伤亡少(三次夜袭,我方仅伤五人,无阵亡)。那拉珠尔对博罗道:“你看,三次都是敌众我寡,若正面打,咱们伤亡肯定大,夜袭惑敌就不一样,用巧劲赢,这就是要记下来的理由。”

总结的发起与分工 —— 那拉珠尔召集博罗(战术执行者,回忆细节)、帖木格(步兵统领,补充地面配合)、李谦(文书整理,记录汇总)、王太医(医疗官,补充战后伤员处理,虽不属战术核心,但可作后续注意事项),明确分工:博罗负责回忆每次夜袭的 “兵力分配、指令传递、突发情况应对”;帖木格负责补充 “步兵如何配合骑兵,比如佯攻时步兵举火把,骑兵绕后”;李谦负责将所有人的回忆,整理成条理清晰的文字;那拉珠尔则负责整体把控,确定战术的核心要素与入册结构。“咱们得快些,萧大人说了,月底要把平叛的有效战术汇总上报,” 那拉珠尔道,“这‘夜袭惑敌’,是咱们虎卫的得意之作,可不能漏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