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7章 量产序曲,春寒中的暖流(1/2)

天才一秒记住本站地址:[笔趣阁ok]
https://www.bqgok.net最快更新!无广告!

2004年的初春,北国冰雪消融,哈工大校园重现生机。“钢流”系统成功通过严苛的厂内全环境模拟测试,正式进入量产列装前的关键阶段——定型评审与首批小批量生产。就在陈默为此全力投入之际,沈清秋家中突发的变故,为他繁忙而充实的生活投下一道牵挂的阴影。深蓝之上的召唤,也变得更加具体而紧迫。

哈工大联合实验室,“钢流”项目核心成员齐聚一堂,气氛庄重而热烈。巨大的投影屏上,展示着最终的定型报告、全环境测试数据、以及首批20套小批量生产样机的三维图纸。评审团由总装、陆军装备部代表、资深军工专家以及张峰大校领衔的部队代表组成。

评审焦点:

1. 性能达标性: 全面复核高寒(-40℃)、高温(+50℃)、湿热、沙尘、淋雨、电磁干扰等极端环境下的系统性能数据,重点验证改进项(防寒手套、意图预测、低温润滑)的实效性。

2. 可靠性评估: 基于加速寿命试验和“扎根”实战数据,评估关键部件(电池、电机、关节、电子系统)的MTBF(平均无故障时间),论证整体可靠性指标是否满足五年高强度使用要求。

3. 可生产性与成本: 审查“青河材料”提供的量产工艺包、供应链保障计划及成本核算明细。核心在于确保性能前提下,控制单套成本在可接受范围内。

4. 人机工效与维护保障: 由吴超等一线骨干现场演示穿戴、操作及基础维护流程,评估实战适用性。审查配套的维护手册、培训大纲及备件供应体系。

陈默作为总设计师,进行了近两个小时的系统汇报和答辩。他逻辑缜密,数据详实,对专家提问应对如流,充分展现了“钢流”系统从概念到工程化的坚实历程和卓越性能。

张峰大校的总结发言铿锵有力:

“‘钢流’系统,历经戈壁风沙、北疆极寒、电磁风暴的淬炼,性能全面达标,可靠性经得起考验!它不仅仅是一件装备,更是陆军单兵力量的一次质的跃升!它证明了我们自主创新的决心和能力!我代表一线部队,全力支持定型!建议尽快启动首批小批量生产,优先配发高原、高寒、边防等重点艰苦地区部队试用,积累实战经验,为全面列装铺路!”

评审团一致通过定型!消息传来,实验室爆发出热烈的掌声和欢呼。多年的汗水与智慧,终于浇灌出守护国门的钢铁之花!

量产序曲奏响:

“青河材料”生产线高速运转: 特种合金、改性复合材料、精密构件开足马力生产。

总装厂启动装配: 按照严格工艺规程,首批20套“钢流”系统进入总装调试阶段。

部队骨干培训启动: 吴超等人作为种子教官,在指定基地开始接收首批装备部队骨干的操作与维护培训。

陈默并未放松,他频繁往返于哈工大、青河材料厂和总装厂之间,紧盯首批生产质量,解决装配调试中的技术细节问题,确保交付给战士的是最可靠的“钢铁臂膀”。

𝓑𝙌𝙶ok. net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