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60章 工匠培养,提升内核(2/2)

天才一秒记住本站地址:[笔趣阁ok]
https://www.bqgok.net最快更新!无广告!

陈掌柜皱眉:“学这些,真能提产?”

我没答他,而是打开系统,调出一段种植指南宝典的内容投影在墙上——那是关于根系氧含量与土壤松紧度关系的动态图示,配着实时数据模拟。

“这是系统里的种植指南。”我说,“它能告诉你们,为什么同一块地,有人种出的灵金粟根长一寸,有人却烂在土里。这些知识,我会拆成课,一节节教。”

孟岩眼睛亮了:“那……能不能也教沙地保水层的做法?我们那边总缺水。”

“可以。”我点头,“而且我已联系到一位专攻旱作农业的匠师,他会通过远程传讯参与授课,分享他在西北用砂石层蓄水的经验。”

李商人笑了:“那你这培训,可比私塾先生讲四书有用多了。”

我趁势提出激励政策:参训者每日记工分,额外加一成;结业考核通过的,奖励一包高产种子和一把智能点播器的使用权;表现最优者,将纳入系统高端项目合作名单,参与新品种试种。

会议最后,我问他们是否愿意派人选送。

七嘴八舌中,全是“要送”“我家小子识字”“我们凉州出三个”。连一向谨慎的陈掌柜都说:“让老二来学,他算数好。”

散会后,我立刻让苏芸拟通知,通过各线联络人下发。同时,我调出系统社交平台,再次确认那位西北匠师的授课时间。他提到的砂石蓄水法,我让系统生成了简易施工图,准备作为第一课的拓展内容。

两天后,第一批学员报到。二十一个人,有年轻农户,也有商队里管货的老把式。我站在仓房门口,看着他们搬来长条板凳,有人还带了纸笔,有人只揣着个粗碗当水杯。

第一课讲的是“土壤的呼吸”。我用灵泉水稻试验田的土样做对比,一组正常翻耕,一组压实,再用系统微型检测仪显示根区氧含量变化。

“庄稼不是种在土里,是种在土的‘气’里。”我说,“你们看,这组土松,氧气足,根系三天就长了八毫米;这组压死了,根碰上就拐弯。”

底下有人低声议论:“原来不是肥下得多就好。”

课后,我留了作业:每人回去测自家两块地的松土深度,标出差异,下节课带数据来。

𝙱  𝚀  G  ok. n  e  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