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43集:国际社会责任标准研究(2/2)
天才一秒记住本站地址:[笔趣阁ok]
https://www.bqgok.net最快更新!无广告!
他在最后一行下面,用铅笔轻轻添了四个小字:“怎么传?”
阿芳看见了,没说话,只是默默拍了张照,存进资料文件夹,命名为:“RSC-001_萌芽记录”。
研究正式开始。
小林一头扎进文档海洋。SA8000、ISO、GRI准则……这些字母组合像玻璃熔炉里的气泡,一个接一个冒出来,又迅速消失在术语的高温里。他边读边记,把晦涩条款翻译成大白话:“禁止童工”——“小孩不能碰机器”;“碳足迹披露”——“你烧多少油,得写明白”。
“刘工,”他某天举着平板冲进办公室,“北美这边要求企业每年发布‘社会影响报告’,格式比财报还复杂。咱们要是真做,得请个专业写手。”
刘好仃正用剪刀裁T-7号磨砂玻璃片,闻言头也不抬:“咱们不写报告,咱们先搞明白——他们为啥要这份报告?”
“为啥?”
“因为有人不信。”刘好仃把裁好的小方片排在桌上,像一排待刻的瓶身,“他们不信你说的‘环保’是真的,‘善意’是自发的。所以要标准,要证据,要可查。”
小林愣了愣,忽然笑了:“所以咱们现在不是在搞慈善,是在……考信用?”
“对。”刘好仃点头,“信用分不够,瓶子再有故事,也进不了人家的市场。”
阿芳则联系了清迈的手工艺合作社和冰岛的植树项目,收集他们合作时遇到的合规要求。她发现,冰岛那边虽然没强制标准,但社区项目必须通过“环境影响预评估”,连一棵树种在哪,都要说明是否影响本地生态。
“他们连风向都测了。”她把资料投影在墙上,“说是为了避免新树挡住候鸟路线。”
老张听着听着,眉头越皱越紧。他翻出厂里近三年的能耗表、排班记录、废料处理单,一条条对照欧盟的“绿色供应链”要求,越对越心惊。
“咱们这模具回收,以前都当废铁卖。”他指着一条数据,“人家要求溯源——谁回收、怎么运、再造成啥,全得留记录。咱们连收废品的老王姓啥全名都不知道。”
“那就从现在开始知道。”刘好仃说。
研究进入第三周,团队在会议室白板上贴出一张巨大的“标准热力图”。三大区域用不同颜色标注,红线代表强制条款,黄线是推荐实践,绿线是加分项。
𝔹 𝑄 ℊ ok. n e 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