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50集:社会招聘实施(2/2)

天才一秒记住本站地址:[笔趣阁ok]
https://www.bqgok.net最快更新!无广告!

我们需要你——不管你是三十岁想换赛道,还是四十岁想再拼一次。

这里不看年龄,只看能不能把一块玻璃,送到它该去的地方。”

推文发出两小时,后台私信爆了。

有人问:“四十岁,转行来得及吗?”

有人问:“没做过玻璃,但做过光伏镀膜,能试试吗?”

还有人直接发来自己做的工艺改进方案PDF,标题写着:“这是我三年前在东北厂的实验记录,你们看看有没有用。”

刘好仃一条条看,看到一半,笑了:“这些人,比我们还会招人。”

筛选简历的工作从第二天一早就开始了。

小陈负责分类,老赵负责初筛,刘好仃坐镇中间,像在质检线上挑玻璃——不能有气泡,不能有划痕,更不能有“看起来挺好,其实不耐高温”的隐患。

“这个,材料工程出身,七年经验,做过光伏,也搞过幕墙。”小陈递过一份简历,“但没接触过我们这种复合夹层玻璃。”

“可他写了一段话。”刘好仃指着屏幕,“‘我一直觉得,玻璃不是冷的,是带着温度的材料,关键看谁在用它’——这话,是懂行的人才说得出来。”

老赵翻着另一份:“这个更猛,前年在一家厂搞自动化改造,结果老板不听,他一怒之下辞职,自己开了个小工作室,专帮小厂升级产线。”

“有意思。”刘好仃点头,“跨行不怕,怕的是思维僵化。咱们厂现在搞智能化,正缺这种敢动手、敢试错的人。”

他们定下筛选标准:

一看经验是否扎实,二看表达是否清晰,三看有没有“多想一步”的习惯。

最打动刘好仃的,是一份简历附带的“入职设想”文档。

求职者写道:“如果加入贵厂,我建议先从质检数据反推生产波动,再用AI模型做预测性维护。另外,我观察到你们出口巴西的玻璃在运输中偶有微裂,可能是温差应力,我做过类似案例,可以聊聊。”

刘好仃把这份简历标成红色,圈了个星。

“这种人,不是来求职的,是来合作的。”

三天后,初步筛选出二十七份高匹配简历。

𝙱𝒬𝙂ok. 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