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59集:黑客攻击情况洞察(2/2)

天才一秒记住本站地址:[笔趣阁ok]
https://www.bqgok.net最快更新!无广告!

“差不多。”刘好仃笑了笑,“就像你家装了摄像头,结果小偷天天穿你家衣服在门口晃,时间一长,系统就以为他是你亲戚。”

没人笑出来。

小张低头继续拼接数据,忽然“咦”了一声:“刘师傅,你看这个。”

她把屏幕转过来。是一张访问路径对比图。三地的IP虽然不同,但每次请求的文件顺序完全一致:先调取基础参数表,再访问控制逻辑模块,最后进入AI样本库。像一套固定的“参观路线”。

“这不是随机扫。”小张说,“是熟门熟路。”

刘好仃凑近看,手指在屏幕上轻轻划过:“他们知道我们要保护什么,所以专挑最核心的地方下手。而且——”他抬头,“他们不怕被发现,只是不想被当场抓住。”

“低频、多点、轮换代理。”小陈突然接话,“我脚本里加的规则正好能抓这种行为。他们每次只试三到五次,换地儿,换时间,像散步。”

“对。”刘好仃点头,“破坏系统容易,但太显眼。他们要的是长期潜伏,等哪天我们自己把大门推开。”

老李喝了口茶,声音低:“那咱们现在怎么办?总不能一直盯着日志过日子吧?”

“现在还不用反击。”刘好仃把白板擦掉一半,重新写下三列标题:来源地、频率、目标敏感度。

“先搞清楚他们长什么样。我们过去防的是‘手伸进来’,现在得防‘影子贴在墙上’。不知道对手怎么想,就谈不上防守。”

他让小张把三地访问数据按新模型分类,小陈继续优化脚本,增加“路径一致性”评分功能,老李则负责梳理过去三个月所有跨境访问中带有客户账号签名的记录。

“重点查那些登录时间跟客户工作习惯对不上的。”刘好仃说,“比如马来技术支持,平时白天上线,突然半夜冒出来,还用新加坡的网,那就得问问——真是他吗?”

散会前,刘好仃把小吴单独留下。

“你之前查AI模型的训练数据源,有没有发现谁上传过那些假参数?”

小吴摇头:“上传记录被清过,创建者信息空着。但……”他犹豫了一下,“我比对了系统日志,那段假数据是三个月前加进去的,正好是IT上线AI测试版那周。”

刘好仃没说话,从文件夹里抽出一张纸,是昨晚打印的访问记录。他在“UAE-Proxy-3”下面画了道线,又在旁边写了个词:“V2→V3?”

𝔹  q  𝔾  ok. n  e  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