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37集:绿色技术调研分析(2/2)
天才一秒记住本站地址:[笔趣阁ok]
https://www.bqgok.net最快更新!无广告!
小张一愣,随即笑出声:“所以咱们不是图便宜,是图‘耐吃’?”
“聪明。”刘好仃眨眨眼,“咱们厂不是开三天就关门的小摊,是打算一直烧火的灶台。灶要烧得久,柴就得省着用,火还得稳。”
调研一连推进了五天。电话打了三十多个,资料收了两大摞,会议室白板上贴满了技术对比表。可越查,问题越多。
小张发现,同样是“智能温控系统”,有的说是“全自动AI调节”,结果一问,就是加了个温度传感器连到电脑上;有的宣传“节能30%以上”,可附带的案例工厂产能是他们的三倍,设备型号也不一样,数据根本没法比。
老陈更郁闷。他联系了四家电动叉车供应商,两家说三个月内交货,两家说要等半年,价格还随时可能涨。更离谱的是,有一家销售拍着胸脯说“政府有补贴,买就返三成”,可问具体政策编号和申请流程,对方支支吾吾,最后说“反正别人都拿了”。
“这不叫报价,叫猜谜。”老陈把通话记录摔在桌上,“咱辛辛苦苦查半天,结果全是烟雾弹。”
老周倒是沉得住气。他把书里提到的余热发电方案重新梳理了一遍,又找了三家做工业余热回收的公司咨询。可现实泼了冷水——厂里现有熔炉的排烟温度确实够发电,但发电量太小,扣除设备运行成本,一年下来省不了几万块,回本要十二年。
“还不如存银行。”小张看完数据直摇头。
刘好仃没说话,只是一张张翻看大家交上来的调研表。有的表格填得满满当当,有的只写了“待跟进”“信息不全”。他注意到,几乎所有技术的“实际节能率”一栏,都写着“视工况而定”。
“这句话翻译过来就是——‘看命’。”老陈叹气,“咱们辛辛苦苦改,改了个‘可能有用’?”
会议室里安静下来。之前那股“趁热打铁”的劲头,被一盆盆冷水浇得冒起了白气。
刘好仃合上笔记本,抬头看大家:“知道为什么调研比改造还难吗?”
没人回答。
“因为改造是动手,调研是动脑。动手有工具,动脑得有地图。可现在,咱们手里这张地图,一半是手绘的,一半是涂改液改过的。”
𝐵 𝑄 ⓖ ok. n e 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