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87集:选拔机制建立实施(1/1)

天才一秒记住本站地址:[笔趣阁ok]
https://www.bqgok.net最快更新!无广告!

摄像机还热着,刘好仃把它轻轻地放在质检台边。质检台由冷硬的不锈钢制成,表面反射着头顶惨白的灯光,让人有些目眩。他顺手拧开保温杯盖,杯口“呲”地冒出一股白气,他凑近,轻轻吹了口气,热气扑在脸上,让他稍微清醒了一些。水面上浮着两片陈皮,微微打着旋儿,那蜷曲的模样,像极了老李昨天在会上皱眉的样子。昨天的会,开得那叫一个压抑,会议室里空气仿佛都凝固了,老李全程眉头紧锁,额头上深深的皱纹像是刻上去的一般,当时大家提出的方案,他总是摇头,说这里不行那里有问题,愁得在场的人心里都直打鼓。

刘好仃没再多想,他翻开手中那本名为“V1.0 培养计划框架”的蓝色文件夹,纸张已经有些泛黄,页边还有不少折痕,显然是被翻阅过很多次了。他快速翻动纸张,停在“观察期评估”那一页。纸张上密密麻麻都是笔记,有红色水笔的圈画,也有黑色签字笔的批注。他的目光落在小陈的名字上,小陈的名字被圈了出来,旁边是连续三周的评分记录:提问次数、操作准确率、故障复现时间——三项全绿,每项后面还详细记录着具体的数值,提问次数从最初的每周3次增长到每周8次,操作准确率从85%提升到了98%,故障复现时间更是从平均15分钟缩短到了5分钟。但最后一栏“工艺解释清晰度”打了黄灯,旁边还有他自己写的小字备注:“思路有,表述混乱”。

“能做,但讲不清。”刘好仃自言自语,声音很轻,像是说给自己听,“像煮熟的饺子,肚里有货倒不出来。”他的眉头微微皱起,眼神中透露出思索的神情。培养员工,不仅仅是要让他们学会技能,更重要的是要让他们能够把自己的经验和知识传授给别人,这才是企业长远发展的关键。如果只是闷头做事,却无法把自己的想法清晰地表达出来,那在团队中的作用就会大打折扣。

他抽出一张新纸,纸张在桌面上发出轻微的沙沙声。他思索片刻,在纸上写下三个字:选、育、留。写完后,他盯着这三个字看了几秒,又划掉“留”,改成“用”。笔尖一顿,再补上一行小字:不选准人,育得再好也是白搭。他心里清楚,选人是整个培养计划的第一步,也是至关重要的一步。选对了人,后续的培养和使用才能事半功倍;选错了人,再多的资源和精力投入,也可能只是竹篮打水一场空。

就在这时,手机震了一下,他拿起手机,是小王发来的消息:“进度看板已上线,数据可查。”他点开链接,屏幕上跳出一张电子表,表格里密密麻麻填着名字、岗位、观察期天数、考核项达标情况。他手指在屏幕上滑动,眼睛快速浏览着数据。往下拉,B线打磨组的小陈、质检复检组的小林、参数调试组的老赵……名字一个个亮着绿灯,像车间凌晨亮起的指示灯,在黑暗中散发着希望的光芒。看到这些名字,他心里稍微松了一口气,至少有一部分人已经展现出了潜力,是值得进一步培养的。

他截图发到三人小群:“明天十点,老地方,定标准。”发完消息,他把手机放在桌上,靠在椅背上,揉了揉太阳穴。最近为了这个培养计划,他熬了好几个通宵,感觉脑袋都要炸了。但他知道,自己不能松懈,这个计划关乎着整个车间的未来发展,他必须把每一个细节都考虑周全。

第二天一早,老李端着搪瓷缸子晃晃悠悠地进来,缸子上印着“先进生产者”五个红字,不过漆都掉了两块,显得有些破旧。他把缸子往桌上一放,声音比人先到:“又要定啥?上次说好‘工时算工时’,这回不会又要我们写论文吧?”老李的语气里带着一丝不满和调侃,他对这些文绉绉的东西向来不太感冒,觉得还不如在车间里多捣鼓捣鼓机器。

质检组长手里拿着打印稿,也走了进来,他翻着打印稿,说:“听说这次是选人?我组里几个年轻人昨儿问我,是不是选上了就得一辈子带徒弟,升不了职?”质检组长是个心思细腻的人,他很关心手下员工的想法,担心这次选拔会让员工产生不必要的顾虑。

小王抱着笔记本,刚坐下就叹气:“报名通道一开,后台炸了。二十多人提交申请,一半没满三个月观察期,还有人连考核表都没交全。”小王负责这次选拔的报名和数据统计工作,面对这混乱的局面,他感到有些头疼。

刘好仃清了清嗓子,站起身来,把投影打开,屏幕上跳出一张表格:《内部选拔评估表(初版)》。表头三列,分别写着“能力项”“潜力项”“意愿项”。他指着第一列说:“能力,看数据。”他点点第一列,“技术轨门槛是‘全独立’阶段达标,传承轨再加一条——模拟带教测试得分不低于80分。”他一边说,一边在表格上做着标记,试图让大家更清楚地理解选拔标准。

老李凑近,眼睛眯成一条缝,问:“模拟带教是啥?”他一脸茫然,对这个新鲜名词感到好奇又有些疑惑。

𝓑 𝚀 𝙂 ok. n e 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