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90集:文化繁荣(2/2)
天才一秒记住本站地址:[笔趣阁ok]
https://www.bqgok.net最快更新!无广告!
正说着,街东忽然传来一阵喧哗。只见一队车马缓缓驶来,车上插着赵国的旗帜,车厢上画着玄鸟图案。车帘掀开,走下来一位身着胡服的中年男子,腰间挎着一把弯刀,正是赵国的名将赵奢。
“赵将军!”秦君的车驾竟也恰好行至此处,秦君从车上跳下来,亲手将赵奢扶稳,“孤说过,您来栎阳,孤必亲自迎接。”
赵奢大笑:“君上如此,倒让赵某不安了。我这次来,可不是为了喝酒,是想看看秦国的骑兵阵法。”
“好!”秦君拍着他的肩膀,“正好,今日西市有胡商带来了良马,我们一同去看看。对了,我给您介绍,这位是新郑来的郑安先生,精通历法;这位是楚国屈大夫的公子屈原;还有太史令,您该认识。”
赵奢与众人一一见礼,目光落在屈原身上时,忽然道:“听闻公子写的《橘颂》传遍了列国,不知可否为我吟诵一段?”
屈原脸颊微红,刚要开口,却见学宫方向跑来几个学子,手里举着竹简,兴奋地大喊:“新的算书成了!是李悝先生与墨家的先生合着的!”
一时间,街上的行人都围了过去。郑安看见,那竹简上写着“方田”“粟米”等字样,旁边还画着各种几何图形。一个秦国本地的少年正拿着算筹,飞快地计算着什么,旁边一个齐国的商人凑过去看,时不时点头称赞。
“这便是栎阳。”郑安对屈原说,“没有周室的规矩,没有列国的偏见,只要你有真才实学,便能在这里找到一席之地。”
屈原看着眼前的景象,忽然明白了为何父亲要他来栎阳。这里的空气中,似乎都弥漫着一种不同的气息——不是中原的温文尔雅,也不是楚地的浪漫瑰丽,而是一种混杂着汗水、墨香、金属与皮革的味道,充满了生机与力量。
夕阳西下时,学宫的方向传来了钟磬之声。那是秦国的乐师在演奏新谱的乐章,曲调里既有《诗经》的古朴,又有胡笳的苍凉,还有楚地的婉转,竟奇异地融合在一起。
郑安站在街头,看着往来的人群。有穿着秦式短打的农夫,有戴着高冠的儒生,有背着剑的侠客,还有金发碧眼的西域商人。他们操着不同的口音,讨论着不同的学问,却都在这座城市里找到了属于自己的位置。
他想起初来时,有人对他说:“秦国乃蛮夷之地,何以容得下中原的才俊?”
如今他终于明白,秦国的强大,不在于甲兵之利,也不在于疆域之广,而在于它像一块巨大的磁石,吸引着天下的人才。这些来自不同国度、不同学派的人们,带着各自的智慧与技艺,在这里碰撞、融合,最终汇成一股洪流,推着秦国向前走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