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6章 一枪爆头?(1/2)

天才一秒记住本站地址:[笔趣阁ok]
https://www.bqgok.net最快更新!无广告!

“玉魄剑?”

玉祖正与赤鹰老祖、风霆泰谈笑,闻言缓缓收起了笑容,双目如寒玉看向居中位置一座青铜战台。

“南宫迟是在一个一级神国任教……”玉祖看向了赤鹰老祖,问道:“这小儿来自何处?”

赤鹰老祖因为凰曦,也已彻查过齐麟,便道:“正是一级神国太苍国,竟和玉兄族人有交集?”

玉祖不太愿提起南宫迟,便道:“那确实巧了。”

此后便不往下多聊。

而南宫昊目视齐麟,眼中闪过一道冷光。

“出发前,我们收到南宫迟求救,而......

夜雨如丝,自天际垂落,无声浸润着心光书院的青瓦屋檐。檐角铜铃轻响,仿佛在回应远方未眠的灵魂。齐麟坐在书房内,手中那支残笔静静横卧于砚台之上,墨迹早已干涸,却仍散发着若有若无的温热。窗外雷声隐隐,似命运之轮再度缓缓转动。

他闭目调息,体内命核虽已碎裂,但那一缕与众生共鸣的意识却愈发清晰。每一道被唤醒的心火,都像星辰落入他的识海,在黑暗中勾勒出新的命网雏形??不再由一人执掌,而是千万人共织的因果长河。

忽然,纸窗微动,一道银影掠入室内。凰曦站在灯下,发丝微湿,眸光如霜雪映月。“北方传来消息,铭心阁遭人纵火,名录几乎焚尽。”她的声音低沉,却不带怒意,反倒透着某种宿命般的平静。

齐麟睁开眼,右眼中倒映着跳动的烛火。“他们烧得掉纸张,烧不掉记忆。”他缓缓起身,动作依旧迟缓,左腿拖行地面,发出轻微摩擦声。可当他迈出第一步时,脚下竟泛起一圈淡金色涟漪,如同春水初生。

“你要去?”凰曦问。

“不是我要去。”他说,“是那些还记得名字的人,会自己站出来。”

翌日清晨,书院门前多了一块新刻的石碑。上面没有文字,只有一幅浮雕:一位少女跪在焦土之中,双手捧起一片残破的纸页,而无数光点从她指尖升腾,化作漫天星雨。学生们默默围聚,有人开始低声诵读死者之名,一个、两个、十个……百人齐声,声震山谷。

与此同时,千里之外的北境废城,灰烬尚未冷却。风卷余烟,吹过断墙残垣。一名身穿粗布衣裙的少女赤脚走入火场中心,脸上泪痕交错,却眼神坚定。她是铭心阁最后一名守册人,名叫阿芜。十年前,齐麟曾在一场瘟疫中救下她全家,而她父亲临终前最后一句话是:“记住别人的名字,就是留住他们的魂。”

她蹲下身,从怀中取出一支炭笔,在一块未燃尽的木板上写下第一个名字。

接着是第二个。

第三个。

不多时,周围悄然聚来数十人。有曾受助于铭心阁的孤寡老人,有听闻故事特地赶来的旅人,甚至还有几名曾参与纵火的少年??他们在夜里听见梦中有人呼唤亲人的名字,醒来后心中空落难安,便循着愧疚而来。

“我们也想记得。”一名少年哽咽道。

阿芜抬头看了他一眼,递出一支笔。

就这样,新的名录在废墟中重生。不是誊抄,而是口述、补遗、追忆。每一个名字背后,都有人站出来讲述一段往事:谁曾在饥荒年施粥三天,谁为救孩童死于塌房之下,谁临终前还惦记着未归的丈夫……

这些话语随风飘散,穿越山川河流,最终汇入那片无形的命运之网。

而在南方小镇,盲女织娘亦在深夜醒来。她摸到枕边那封泛黄的信鸽羽毛,忽然轻笑:“原来你一直没走远。”次日,她召集镇民,在村口立起一座“言心亭”,每日黄昏开讲一则故事??或悲或喜,皆源于真实人生。她说:“眼睛看不见,心反而看得更清。我们怕的从来不是黑暗,是彼此遗忘。”

西北战场上,巡火队遭遇伏击,七人重伤,粮草断绝。队长重伤垂死之际,竟将最后一口水递给敌军俘虏,并低声说:“你也曾是个孩子吧?”那俘虏当场痛哭,返身背起伤员冲出火线,沿途高喊:“放下武器!他们不是魔鬼!”一时间,双方士兵纷纷停战,以白布裹臂,合力搭建临时营地救治伤者。

这一幕,被路过的游方画师绘成《停烽图》,数月后传遍天下。

人心如种,一旦觉醒,便不可遏制地生长。

然而,就在善念如野火燎原之时,极北之地的冰原深处,一道裂缝悄然蔓延。寒气凝结成纹,宛如古老的符咒,缓缓浮现于千年冻土之上。那里曾是黑暗之影最初诞生的地方??千年前,齐麟因目睹世间苦难而心生绝望,执念化形,堕为“织黑者”,欲以绝对秩序终结一切纷争。

如今,那道裂痕中渗出一丝幽光,似呼吸般起伏。

“他还想回来。”凌无涯立于悬崖之巅,手中麻绳系着一块从战场带回的残碑,碑上刻着“宁死不降”四字,已被血浸透多年。他望着北方阴云密布的天际,语气平静,却带着刀锋般的冷意。

凰曦站在他身旁,银羽斗篷在风中猎猎作响。“不是他想回来。”她轻声道,“是我们心中的恐惧给了他重生的机会。”

的确,随着越来越多地方推行“守望制度”,也出现了扭曲的变种:有些官员借“互助”之名强征百姓财物;有些宗门假借“心光教化”洗脑孩童;更有甚者,打着齐麟的旗号建立神庙,宣称唯有虔诚供奉才能免灾避祸。

乱象初现,人心又开始动摇。

某日,一名青年学子闯入书院质问:“先生!你说人人皆可点亮灯火,可现实却是好人受欺,恶人享福!您让我们行善,是不是也在编织另一种谎言?”

齐麟正在院中扫落叶,闻言停下动作。他抬头看向那青年,目光温和却不容回避。

“你说得对。”他终于开口,“这个世界,确实不公平。”

全场寂静。

“善行未必有报,努力未必成功,真诚未必被珍惜。”他继续说道,声音不大,却字字清晰,“但我问你??当你饿极之时,有人给你半个馒头,你会因为那不是整一个而拒绝吗?当你坠崖之际,有人伸手拉你一把,你会因为他没能完全救你而咬断他的手腕吗?”

青年怔住。

“我们坚持善良,不是因为一定能改变世界。”齐麟拄着拐杖走近,“而是因为我们不愿成为那个让世界变得更糟的人。”

片刻沉默后,青年缓缓跪下,额头触地。

当晚,他在石碑上留下一句话:

**“我曾怀疑光明,直到发现自己也能发光。”**

风波渐平,可齐麟知道,真正的考验才刚刚开始。人性并非非黑即白,善念易燃也易灭。若无清醒的认知与持续的守护,再美的理想终将沦为新的枷锁。

于是,他在书院增设“省己堂”,要求每位学生每月必须完成三件事:

一、做一件无人知晓的好事;

二、向一个曾伤害过的人道歉;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