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53章 踏前一步,死!!!(1/2)
天才一秒记住本站地址:[笔趣阁ok]
https://www.bqgok.net最快更新!无广告!
一刻钟前,他们乃是屹立众生巅峰的天才俊秀,美女佳人。
而此刻,无论男女都是残疾、焦黑的丑陋鬼类!
惨叫之声、尖啸之声,不绝于耳!
轰轰轰!
那混象珠的神威经过三次震荡,终于散尽!
爆炸中,齐麟眼前的桌椅杯盏、美酒佳肴尽数湮灭,观雪楼轰然爆破,摇摇欲坠。
一个个残缺之躯在这风雪中,面目全非的惨叫!
齐麟却如没事人一样,一眼扫过去,将这开局混象珠的成果,尽收眼底。
大约直接死伤十几个!
重伤垂死也是十几个!
加起......
齐麟睁开眼的时候,天还未亮。
他躺在一间低矮的土屋里,屋顶漏着风,墙角堆着几捆干柴,炉膛里的火早已熄灭。他的身体沉重得像被压在山下,每一次呼吸都牵动着肺腑深处撕裂般的痛楚。可他知道,他还活着??不是作为实验体,不是作为失败的数据,而是作为一个会疼、会冷、会想起某个人笑容的人。
他抬起手,看见掌心有一道浅浅的灼痕,形状像一片桃叶。
“阿芜……”他喃喃出声,声音干涩如枯枝摩擦。
记忆如潮水涌来:那场爆炸,并未夺走他的意识;相反,他在精神崩塌的瞬间,感知到了某种超越时间的存在??一个女人站在雨中,握着一截刻字的树枝,对他说:“不做英雄。”
于是他放开了。
没有封印共觉之力,没有吞噬那股足以摧毁千万人神志的情绪洪流。他任其爆发,任它冲垮实验室的屏障,穿透地层,扩散至整个城市上空。那一秒,整座城的人同时尖叫、哭泣、大笑、颤抖??有人想起了童年母亲煮粥时哼的歌,有人突然明白了自己最爱的人早已离去多年,有个警察抱着街头流浪的孩子嚎啕大哭,说他梦见了从未谋面的儿子。
那是人类第一次真正“共感”。
也是最后一次被允许的真实。
三天后,政府宣布共觉技术为一级禁术,所有相关研究永久终止。监心阁的立项申请被驳回,主脑系统尚未启动便遭查封。而齐麟的名字,在官方记录中成了“事故责任人”,尸体标注为“已火化”。但实际上,他在爆炸当晚就被一名穿黑袍的女人救走,带入地下隐修者的网络??一个由前科学家、逃亡医生和失语诗人组成的秘密组织,他们称之为“忆味社”。
“你醒了。”门吱呀一声推开,凰曦端着一碗热汤进来,发梢还沾着夜露,“我以为你要睡到明年春天。”
齐麟勉强撑起身子:“是你救了我?”
“不是我。”她将碗递给他,“是‘未来’救了你。准确地说,是一个叫阿芜的女孩,用十三年后的意志逆流回这一刻,改写了你的选择。”
齐麟怔住。
“你以为那天你死了?”凰曦坐在床边,目光平静,“可正是因为你不死,才让那个新世界得以成立。没有监心阁,不代表没有代价。这十三年来,全球共有七万三千人因非法使用共感能力被捕,两百四十六个‘情绪共享站’被炸毁,十二位核心成员牺牲。但我们活下来了,而且越来越多人开始相信??情感不该被净化,而应被传递。”
齐麟低头看着手中的碗,热气氤氲中浮现一幅画面:桃树下,一个女孩捧着粥,抬头对他笑。
“她等我?”他问。
“她在等你长大。”凰曦轻声道,“不是成为救世主,而是成为一个普通人??会做饭,会生气,会忘记关灯,也会记得给别人留一碗热粥。”
齐麟闭上眼,泪水无声滑落。
***
一年后,北方边境小镇。
雪落了一整夜,街道寂静无人。一间小屋的窗缝里透出昏黄灯光,锅里熬着小米粥,香气弥漫在整个巷子。齐麟穿着洗旧的棉袄,正用勺子轻轻搅动锅底,防止糊锅。墙上挂着一块木牌,上面写着几个歪歪扭扭的字:
>“今日供应:暖粥一碗,故事一则。”
这是“忆味社”的第七号据点,对外称“流浪者食堂”,实则是共感能力传承的秘密节点。每个来喝粥的人,都会在临走前悄悄留下一段记忆??写在纸上、录在磁带里,或只是握住服务者的手三秒钟。这些记忆会被编码成特殊频率,通过老式收音机传送到各地分会。
这晚,来了个戴帽子的小男孩,约莫八九岁,冻得鼻尖通红。他不说话,只盯着锅看。
“想喝吗?”齐麟盛了一碗递过去。
男孩点头,接过碗时手指微微发抖。就在两人指尖相触的一瞬,齐麟忽然眼前一黑,脑海中炸开一段陌生的记忆:
*一间教室,阳光斜照。小女孩趴在桌上写字,笔尖顿住,眼泪啪嗒落在纸上。老师念成绩:“林小满,语文32分。”全班哄笑。她咬着嘴唇不出声,只有同桌悄悄把自己的橡皮推到她这边。*
画面戛然而止。
齐麟猛地抽回手,胸口剧烈起伏。那是共感??未经训练的孩子竟无意识触发了能力。
“你……能听见别人的心事?”他低声问。
男孩怯怯点头:“妈妈说我有病,要吃药才能变正常。”
齐麟蹲下身,平视着他:“这不是病。这是天赋。你能感受到别人的痛苦,说明你比大多数人更完整。”
“可大家都怕我。”
“因为他们不懂。”齐麟揉了揉他的头发,“但总有一天,他们会明白,不怕痛的人不可怕,可怕的是感觉不到痛的人。”
他取出一张泛黄的纸,写下一句话,折成纸鹤放进男孩口袋:“下次有人欺负你,就把它送出去。不用说话,只要想着‘我想让你知道’。”
男孩走后,齐麟翻开登记簿,记下一笔:
>“新苗一枚,名陈默。共觉初启,未受污染。”
他合上本子,望向窗外风雪,轻声自语:“阿芜,你说得对。真正的桥梁,是允许彼此破碎。”
***
与此同时,南方海岛。
阿芜站在一座废弃灯塔顶端,手中握着一台改装过的收音机。信号断断续续,却传来熟悉的童谣旋律??正是当年她在梦境中听到的那一首。她调准频率,按下录音键,一段沙哑男声缓缓响起:
>“今天给三个流浪汉煮了粥,其中一个哭了,说三十年没吃过这么像家的味道。
>下午修好了发电机,孩子们围着我看星星。有个小姑娘问我:‘叔叔,你会飞吗?’我说不会。她说:‘那你一定很累吧?’
>我想你了。风还是不大,但我每天都吃饭。”
录音结束,阿芜把磁带放进玻璃瓶,塞进漂流瓶中,投入大海。
这是他们之间的约定:不用定位,不用通讯网,只靠最原始的方式传递思念。每一段声音,都会随着洋流漂向未知海岸,也许十年后才会被人拾起,也许永远沉入海底。但只要有一段抵达,就够了。
她转身下塔,路过村庄时看见一群孩子围坐在篝火旁,听一位老人讲故事。
“……所以啊,从前有个男人,他不会飞,也不会法术,但他每天早上都会煮一碗粥,放在门口。有人说他是傻子,可后来越来越多人生病、挨饿、迷路,都是靠着那碗粥活下来的。”老人顿了顿,“有人说,其实那不是粥,是‘记得’??记得有人在乎你。”
一个小女孩举手:“那他后来找到那个女孩了吗?”
老人笑而不答,只指向天空。
那里,虹桥若隐若现,如同亿万微光织成的经络,贯穿天地。科学家们至今无法解释它的物理构成,只知道每当人类集体产生强烈真实情感时,它就会变得更清晰一分。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