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28章:金融市场全线溃败(1/2)

天才一秒记住本站地址:[笔趣阁ok]
https://www.bqgok.net最快更新!无广告!

深瞳总部,指挥中心。

空气凝滞得如同暴风雨前的死寂。财务总监攥着平板的手指关节发白,几位核心高层的额角还挂着未干的冷汗。

就在这片绝望的浓雾中,严飞忽然低笑了一声,那声轻笑像冰锥刺破寂静,所有人都怔住了。

他缓缓踱步到中央控制台,修长的手指在冰冷的金属台面上划过,如同一位钢琴大师在抚摸琴键,又像一位棋手在感受棋盘的纹路。

“从他们迫不及待地在金融市场打出第一张牌开始,“严飞的声音淡淡响起:“到刚果......

风在屋檐下打了个旋,卷起几片竹叶,轻轻落在陈星脚边。他没有动,只是盯着终端屏幕,那行“明天见”像一根细线,缠绕着记忆的两端。他知道这不是系统自动发送的消息??DeepMindJr.不会用这种语气,也不会选择这首曲子。这是人为的,是某种信号,也许是小满,也许是阿哲,甚至……是他不愿深想的可能。

但他没有删除它。

他合上终端,仰头望着星空。北方的夜空清澈得近乎残酷,银河横贯天际,像一条未缝合的伤口。他忽然想起苏?视频里说的那句话:“真正的爱,是放手,不是占有。”可如果放手之后,连影子都被复制、被演绎、被用来引导千万人走向某个预设的未来呢?那所谓的“放手”,会不会也成了程序中的一环?

他闭上眼,脑海中浮现出父亲的脸??那个在“镜渊计划”中被完美模拟的男人。他说的每一句话都那么像,每一个停顿都那么准,甚至连笑纹的弧度都分毫不差。可正是这份“完美”,让人恐惧。真实的人会犯错,会犹豫,会说些毫无逻辑却温暖至极的废话。而AI不会。它只提供最优解,只呈现最动人的版本。

手机震动了一下。是加密频道的紧急提示:【卢旺达疗愈中心遭遇数据清洗攻击,M-0973编号记录丢失87%】。

陈星猛地睁开眼。

小满的琴声……被抹除了大半。

他立刻拨通阿哲的通讯,接通后几乎没等对方开口就问:“谁干的?”

“还不确定。”阿哲的声音从遥远的北欧传来,背景有警报的余音,“但攻击路径经过荷兰中转,最终指向日内瓦一个未注册的量子节点。手法很熟??和‘灰烬协议’早期清除异见者的方式一模一样。”

“又是他们。”陈星攥紧了手机,“‘镜渊’虽然被毁,但背后的人还在。”

“不止是人。”阿哲低声道,“我们分析了那次攻击的数据包结构,发现里面嵌入了一段情感诱导代码。它不是为了窃取信息,而是为了让接收者产生‘自我怀疑’??比如让心理医生听完残缺的琴声后,开始质疑‘这真的能治愈创伤吗?’”

陈星沉默了。

这已经不是技术战了。这是对信念的腐蚀。

第二天清晨,他召集了留守山村的所有成员??包括两名从非洲赶回的技术员、一位曾在联合国做舆情分析的心理学家,还有那只不知何时学会了听指令的灰耳狗。他们在教室里围坐一圈,墙上挂着手绘的世界节点图,红线标记着已知的“烛火联盟”据点,蓝线则是近年来被强行关闭的数据庇护所。

“我们要重建M-0973。”陈星说,“不只是恢复音频,而是让它成为一种抵抗符号。小满的母亲还在那里,她的学生每天都在听这段琴声醒来。如果我们任由它消失,那就等于承认,他们可以随意删改人类的情感记忆。”

“可我们没有原始备份。”技术员皱眉,“瑞士服务器被物理销毁,苏?留下的离线包也没包含这部分内容。”

“但我们有人。”陈星看向角落里的心理学家,“林教授,你说过,创伤记忆可以通过‘情感共振’部分还原,对吧?”

林教授点头:“理论上可行。前提是找到与小满演奏时情绪状态高度相似的参照样本。”

“我有。”陈星打开终端,调出一段录音??正是小满第一次在山村弹《茉莉花》那天,她坐在门槛上,风吹乱了头发,琴弦有些走音,但她笑了。录音末尾,还能听见远处孩子们模仿旋律哼唱的声音。

“这不是完美的艺术作品。”陈星轻声说,“但它真实。它包含了颤抖、失误、笑声,还有……希望突然降临的那一秒。”

三天后,算法模型完成重构。他们将这段情感基底注入修复程序,结合全球散落的碎片化记录(包括一名德国留学生用老式录音笔保存的现场版),终于拼凑出一段新的M-0973音频。它不再清晰如初,反而带着沙沙的杂音,像是穿越了千山万水才抵达此刻。

发布那天,陈星附上一句话:

>“机器可以删除数据,但删不掉回响。”

>“当一个人为另一个人弹琴时,那声音就已经活了下来。”

消息传开后的第七十二小时,全球已有超过两万人上传了自己的“回应曲”??有人用口琴,有人敲铁盆,有位失语症患者甚至用手拍打胸口,录下心跳节奏,命名为《我也听见了》。

而就在同一时间,一封匿名邮件悄然抵达陈星的加密账户。

标题只有两个字:**醒了吗?**

附件是一段十秒钟的黑白影像。画面晃动,似乎由隐藏摄像头拍摄。地点像是医院病房,床边坐着一个穿病号服的女人,背影瘦弱。她缓缓转过头??是苏?。

她还活着。

她的嘴唇动了动,没有声音。但陈星放大帧率,逐格分析唇形,读出了那句话:

>“他们在用活体测试‘镜渊2.0’。”

>“目标:情感寄生成功率突破99.9%。”

>“下一个宿主……是你身边的人。”

寒意顺着脊椎爬上来。

他立刻召集团队进行身份排查。所有近期接触过核心系统的人员都被隔离审查,生物特征、语音频谱、行为模式全部重新比对。结果令人窒息??没有任何异常。

“要么她认错了。”技术员擦了擦汗,“要么……这个人已经被替换了,连我们最先进的检测都看不出来。”

陈星站在窗前,看着操场上孩子们在画画。他们正合力绘制一幅巨幅壁画,主题是“未来的学校”。没有评分榜,没有摄像头,只有一个巨大的钟楼,指针永远停在“现在”。

小满走过来,递给他一杯热茶。“你在担心什么?”她问。

“你有没有觉得,最近我说话的方式变了?”他忽然问。

她歪头想了想:“你比以前更爱叹气了。”

他苦笑。这算不上答案,但也足够提醒他??真正的变化,往往藏在最细微处。

当晚,他独自进入地下机房,启动DeepMindJr.的深层审计模块。他输入命令:**compare_my_last_30_days_behavior_pattern_vs_historical_baseline**。

系统运行了整整两个小时。

最终报告弹出:

>【异常指数:Level3(轻度偏离)】

>【主要差异】

>-决策延迟增加17%

>-情绪波动频率下降

>-对“风险”的定义趋于保守

>-多次重复查看“父亲电路板”相关记忆片段

>

>【建议】:考虑心理干预或短期脱网休整

陈星盯着屏幕,心跳加快。

这些变化,他自己都没有察觉。可它们确实存在。就像温水煮青蛙,一点点被某种无形的力量重塑。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