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91晶米映礼:紫宸宫外的百姓盛典(1/2)
天才一秒记住本站地址:[笔趣阁ok]
https://www.bqgok.net最快更新!无广告!
291晶米映礼:紫宸宫外的百姓盛典(第1/2页)
晨雾刚漫过长乐宫的芦苇丛,凤染霜就已经站在石磨旁,手里捏着张刚压好的晶米纸。纸面上印着守苗老爷爷新教的纹路——一圈圈晶米穗围着小小的芦苇帘,边缘还沾着点共植维度的晨露,晒干后泛着淡淡的绿光。宫女春桃蹲在旁边,手里捧着个竹篮,里面装满了剪好的芦苇叶,正跟着风澈学编“礼穗”:“小殿下,这叶子要折成三角形才好看,您看,像不像晶米刚发芽的样子?”
风澈皱着小眉头,手指笨拙地捏着芦苇叶,刚折到一半就散了,源溪立刻凑过来,帮他把叶子捏紧:“别急,我教你!上次在共植维度,老爷爷说编东西要用心,就像种晶米一样,得慢慢等它成型。”火小炎蹲在不远处,正用火焰能量烘干刚磨好的晶米粉,陶罐里的粉泛着浅黄的光,香气飘得满院都是:“染霜姨,这些粉够做大典用的‘福米糕’了吗?我昨天问了宫市的百姓,他们说想在大典上尝尝!”
凤染霜笑着点头,把晶米纸放进竹筛里:“够了,你和小坚昨天磨了三袋呢。对了,时汐和紫汐呢?不是说要去把共忆维度的忆融屏搬来,让百姓也能看到大典的样子吗?”
“在这儿呢!”时汐的声音从院门外传来,她和紫汐正抬着个木架,上面放着忆融屏——屏幕上还亮着昨天录的画面:京郊的百姓在田里种晶米,孩子们围着石磨看磨米浆,画面里的笑声顺着门缝飘进来,像带着晶米的甜香。“染霜姨,我们还录了守苗老爷爷的话,他说等大典那天,要从维度里给您送祝福呢!”
正说着,周明急匆匆地走进来,手里拿着个布包,脸色有些凝重:“皇后娘娘,京郊的晶米田出了点事——昨天夜里,有几亩刚发芽的晶米被人踩坏了,还有两袋准备分发给百姓的种子,也被人换了陈种。”
凤染霜手里的晶米纸顿了顿,抬头看向周明:“查出来是谁做的吗?”
“查出来了,是花家的旁支子弟花恒干的。”周明打开布包,里面是袋发黑的陈种,“他说花家就算种晶米,也不能让百姓比花家过得好,所以故意破坏。花贵妃知道后,亲自把他绑来宫门口,说要听陛下和娘娘发落。”
风澈立刻站起来,手里的芦苇叶掉在地上:“又是花家的人!他们是不是还想找娘的麻烦?”
源溪也攥紧了拳头:“我们去告诉冷叔,让他好好教训那个坏人!”
凤染霜弯腰捡起芦苇叶,递给风澈:“先别急,我们去看看再说。”她转头对春桃说:“你和其他宫女继续准备晶米纸,我们去宫门口看看。”
刚走到宫道上,就看见宫门口围了不少百姓,中间跪着个穿青袍的年轻人,正是花恒,花汐站在旁边,脸色发白,手里紧紧攥着之前那支凤仪簪。慕容冷已经在了,正蹲在地上,手里拿着株被踩坏的晶米苗——苗尖还带着点绿意,却断了根,像个委屈的孩子。
“陛下,臣妾真的不知道他会做这种事!”花汐看见凤染霜过来,连忙上前一步,声音带着哭腔,“臣妾已经让家里人把他绑来,只求陛下能从轻发落,给花家一个改过的机会。”
花恒却梗着脖子,看向慕容冷:“陛下!我没错!花家是大乾的世家,凭什么要跟百姓一起种那些下贱的晶米?那些百姓就该种粗粮,我们世家就该吃细粮,这是天经地义的!”
“天经地义?”一个苍老的声音从人群里传来,是京郊种晶米的老农户张老伯,他手里拿着个装着晶米的布袋,走到花恒面前,打开布袋:“你看看这晶米!上个月我家孙子快饿死了,是皇后娘娘送的晶米种子,让我们种出了粮食,才活下来!你说它下贱?你毁的不是苗,是我们百姓的命!”
另一个妇人也上前,手里抱着个孩子:“我家男人在北境当兵,皇后娘娘送的晶米糕,让他在战场上有了力气!你要是毁了种子,明年我们又要吃树皮,你良心过得去吗?”
百姓们纷纷附和,声音越来越大,花恒的脸色渐渐从通红变成惨白,头也慢慢低了下去。凤染霜走到他面前,蹲下身,手里拿着株完好的晶米苗:“花恒,我知道你从小在花家长大,觉得世家和百姓不一样。但你看这苗,它不管种在世家的田里,还是百姓的田里,只要用心照顾,都会结出粮食。百姓和世家,都是大乾的人,就像这晶米和土地,少了谁都不行。”
她转头对花汐说:“贵妃娘娘,花恒还年轻,不如让他跟着张老伯去京郊种晶米,亲身体会下百姓的日子。等他明白晶米的珍贵,明白百姓的辛苦,再回来帮花家打理家事,你觉得如何?”
花汐愣了愣,随即点头:“多谢皇后娘娘宽宏大量,臣妾这就让他去。”
花恒抬起头,看着凤染霜手里的晶米苗,又看了看周围百姓的眼神,突然跪直了身子:“皇后娘娘,我错了。我愿意去种晶米,要是种不好,我就不回花家!”
百姓们听了,都笑了起来。张老伯走过来,拍了拍花恒的肩膀:“好小子,跟我去!保证让你知道,种出一粒米有多不容易!”
看着他们离开,慕容冷握住凤染霜的手:“辛苦你了。要是换了别人,或许会直接惩罚花恒,但你却给了他一个改过的机会。”
“惩罚不是目的,”凤染霜笑着摇头,“让他明白百姓的重要,比惩罚他更有用。对了,大典要用的晶米纸,我想让京郊的百姓也来帮忙做,这样大典才更有意义。”
周明立刻点头:“娘娘说得对!老臣这就去安排,让百姓们明天来长乐宫,一起磨米浆、压纸。”
第二天一早,长乐宫的院子就挤满了百姓——有老人,有妇人,还有孩子,大家围着石磨,轮流推磨杆,米浆顺着磨槽流进陶盆,香气飘得满宫都是。张老伯带着几个农户,教大家怎么把芦苇纤维掺进米浆里,让纸更结实;几个妇人则跟着春桃编芦苇帘,用来晾晶米纸;孩子们围着风澈和伙伴们,学编晶米穗香囊,笑声此起彼伏。
“皇后娘娘,您看我磨的米浆怎么样?”一个小女孩举着陶碗,里面装着她刚磨好的米浆,脸上沾了点白浆,像只小花猫。
凤染霜笑着帮她擦去脸上的浆:“真不错!比娘娘第一次磨的还好呢。”
正说着,院门外传来守苗老爷爷的声音:“澈儿!染霜丫头!我来啦!”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