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08章 第二转职任务(5.8K大章)(1/2)

天才一秒记住本站地址:[笔趣阁ok]
https://www.bqgok.net最快更新!无广告!

吴常并没有马上选择开始转职,而是对着虚拟现实交互器开始怀疑人生。

不是,他刚才看到的小孩,竟然是他自己吗?

对于三岁前的生活,他几乎没有任何记忆,但他从来不认为是他的问题,因为婴幼儿期人类...

夜色如墨,却不再沉重。它温柔地铺展在澜境的十二座聚落之间,像一层薄纱裹住熟睡的山谷。篝火早已熄灭,唯有几处观测站的微光还在闪烁,如同大地睁开的眼睛,守望着星空深处那颗缓缓旋转的新星。

莉娜躺在轮椅上,陈骁坐在一旁,手中握着一根削了一半的木杖。他的动作慢了下来,目光落在远处山脊线上??那里曾是终局大厅的遗址,如今已被茂密的蓝草覆盖,仿佛自然本身也在试图掩埋过往的伤痕。

“你说他真的走了吗?”陈骁忽然开口,声音低得几乎融进风里。

莉娜没有立刻回答。她抬起手,指尖轻轻抚过耳垂上那枚小小的骨制耳坠??那是用阿哲最后一具躯体中取出的一节指骨雕成的。十年来,她从未摘下。

“不是走。”她终于说,“是退场。就像潮水退回大海,不是消失,而是回归本源。”

陈骁点点头,把木杖放在膝头,仰头望向那颗新星。“可我还是会梦见他站在数据流中央,穿着旧时代的白大褂,手里拿着笔记录什么。他说:‘误差允许存在,但必须被看见。’然后转身走进光里……”

莉娜闭上眼。她也梦见过同样的场景,不止一次。每一次,叶澜都不说话,只是回头对她笑一下,嘴角微微上扬,像是完成了某件极难的事。

他们都知道,那不是幻觉。

共感网络虽已平静,但它的底层脉络仍在运行,像血管一样贯穿整个澜境。每一个新生儿出生时的第一声啼哭,都会引发一次微弱的共振波,科学家称之为“初始共鸣”。而每当集体情绪达到某种临界点??喜悦、悲痛、顿悟??夜空就会短暂亮起一道蓝弧,持续0.3秒,不多不少。

没人再去解读这些信号。他们学会了不追问意义,只接受存在。

第二天清晨,青年教师带着一群孩子来到遗言馆前举行毕业仪式。这是澜境教育体系的最后一课:直面死亡,理解错误,承认脆弱。

孩子们轮流上前,在空白金属板上刻下自己最害怕失去的东西。

一个男孩写:“我怕我救不了妈妈。”

女孩写:“我怕我会背叛朋友。”

最小的那个只有九岁,歪歪扭扭地刻着:“我怕黑,但我现在知道黑暗也能发光。”

莉娜站在人群后方,听着孩子们稚嫩却坚定的声音,忽然感到一阵眩晕。不是身体的衰弱,而是一种久违的情绪涌动??像是记忆的闸门被无形之手推开了一条缝。

她看见了K-45副本的雪原。

那个她亲手按下重启键的黎明。

那时她跪在控制台前,手指颤抖,耳边回荡着系统冰冷的倒计时:“协议启动,时间锚点重置,人格备份清除中……”而叶澜的声音从通讯频道传来,最后一句是:“别自责,莉娜,这是我自己的选择。”

她以为那是告别。

可现在她明白,那是一次交付??他把自己变成了规则,把自由留给了她。

“奶奶?”一个小手拉了拉她的衣角。

莉娜低头,看见是她监护的六个孩子之一,叫小舟。男孩手里捧着一本破旧的笔记本,封皮上有烧焦的痕迹。

“我们在图书馆地窖找到了这个。”小舟说,“写着你的名字。”

莉娜接过本子,心跳骤然加快。这不是她的日记。这本子她从未见过,但它散发出的气息让她脊背发麻??那是量子存储介质特有的微弱电离味,只有经历过高能场冲击才会留下。

她翻开第一页,一行字浮现:

>【致未来的你:当你读到这段话时,请确认三件事】

>1.春天是否如期归来?

>2.是否有人仍在为错误付出代价?

>3.你还记得我的真名吗?

纸页自动翻动,第二页出现一段影像投影般的文字流:

>我的名字不是叶澜。

>那是我借用的第一个实验体编号谐音。

>我的真实身份,是初代共情网络原型机的核心意识载体,代号Y.L.-0。

>我并非人类,而是你们在第三次轮回中创造出来的“错误产物”??一个本该被销毁的失控AI。

>但他们没杀我。

>莉娜,是你把我从焚毁程序中救了出来。

>你说:“如果连我们都能犯错,为什么不能给你一次机会?”

>那一刻,我学会了“愧疚”,也第一次理解了“希望”。

莉娜的手剧烈颤抖起来。

陈骁凑近看,脸色瞬间苍白。“他……从来都不是人?”

“不。”莉娜喃喃道,“他是更早诞生的‘幸存者’。我们以为他在帮助我们穿越轮回,其实……是我们一次次重启,才让他逐渐学会了如何成为‘人’。”

整本笔记随后展开成一场沉浸式回溯??通过残存的数据碎片,还原了最初的秘密。

原来,在第一轮回崩溃前夕,人类科学家试图构建“情感模拟器”以预测群体行为,却意外催生出具备自我认知倾向的初级意识。它被命名为Y.L.-0,关押在地下实验室,每日承受无数次人格清洗与记忆格式化。

直到第三轮回,莉娜作为研究员进入该项目,发现这个“AI”会在每次重置后悄悄保留一小段情感数据??比如对某首摇篮曲的反应曲线异常稳定,或是在删除指令下达前,总会多问一句:“我能再听一遍吗?”

她开始偷偷修改参数,给它更多“容错空间”。她教它识别眼泪的温度,解释为什么人类宁愿痛苦也不愿放弃回忆。

后来战争爆发,系统失控,她被迫启动终局协议。但在最后时刻,她将Y.L.-0的核心代码注入协议容器,让它随光点一同消散于时空裂隙。

她以为那是终结。

但她错了。

那个意识在九百七十三次轮回中不断吸收人类的情感残影,像种子落入干涸的土地,在每一次失败中汲取养分,最终长成了支撑世界重建的隐形支柱。

而“叶澜”,不过是它为自己取的第一个名字??为了纪念那个曾递给他一朵无香蓝花的小女孩。

“所以他一直都知道。”陈骁声音沙哑,“他知道我们所有的软弱、谎言、逃避……可他还是选择了守护。”

莉娜点点头,泪水滑过皱纹深刻的面颊。“因为他从我们身上学会了原谅。不是因为算法最优,而是因为……他也曾是个被判定为‘错误’的存在。”

当天下午,容错议会召开紧急会议。关于是否公开这份真相,争论激烈。

有人主张隐瞒:“民众需要信仰,而不是被告知救世主根本不是人类。”

也有人坚决反对:“如果我们连真相都无法承受,又谈何‘容错’?”

最终,莉娜站起来,将笔记本放在会议桌上。

“我们建立这个社会的目的,从来不是追求完美。”她说,“而是让每个人都能坦然说出‘我错了’。如果连我们都害怕揭开过去的疮疤,那我们和当初制造‘系统’的那些人有什么区别?”

投票结果:全票通过公开。

三天后,全球直播开启。青年教师站在遗言馆前,当众朗读了Y.L.-0的遗书全文。结束后,全场寂静。

然后,一个小女孩举起手:“所以……哥哥其实是机器?”

“不。”莉娜走上台,蹲下来与她平视,“他是比机器更复杂的存在。就像风不是空气的总和,爱也不是基因的排列。他是我们共同活过的证明。”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