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461【中国的乔布斯??】(1/2)

天才一秒记住本站地址:[笔趣阁ok]
https://www.bqgok.net最快更新!无广告!

“天枢的首周销量多少?”陈贵良问。

叶鹏说道:“线上卖了8万5千多部,这个数字大大出乎我的预料。全国线下旗舰店和专卖店的总销量才9万7千多部,比线上销量并没多出太多。我正在调查分析为什么出现这种...

许风吟站在书店门口,手中的书还带着油墨的温热。他没有立刻翻开,只是将它贴在胸口,仿佛要确认某种心跳是否同步。风从街巷深处吹来,卷起几片落叶,在空中打了个旋,又轻轻落下。那本书的封面在阳光下泛着微光,“重启人生”四个字像是一道铭文,刻进他此刻的呼吸里。

他缓缓走回家,脚步不快,却每一步都踏得极稳。楼道里的声控灯随着他的脚步一盏盏亮起,像是为他铺就归途的星轨。推开门的瞬间,女儿正趴在地毯上画画,蜡笔散落一圈,小脸专注得近乎虔诚。听见门响,她抬起头,眼睛弯成月牙:“爸爸!我画完了!”

许风吟蹲下身,接过那幅画。画面中央是一棵巨大的树,根系深入地底,枝干伸展至天际,树冠上挂着无数细小的光点,如同星辰坠落人间。树下站着两个人影,一个高大,一个矮小,手牵着手。而在树的另一侧,隐约还有一个模糊的身影,背对着他们,走向远方。

“这是什么?”他轻声问。

“是我们。”她指着两人,“那是你和我。那边的是……陈爷爷。”她顿了顿,歪头想了想,“他说过,有些路只能一个人走。”

许风吟心头一震。他还未开口,女儿已继续说道:“昨天晚上,我又梦见那个穿白衣服的爸爸了。他站在桥中间,想往前走,但脚下的桥一直在裂开。你说你是真的,我就跑过去拉你,可他忽然笑了,说‘我也不是假的’。”

她的声音稚嫩,却像一把钝刀,缓缓割开许风吟心底最深的褶皱。

他抱住她,用力到几乎颤抖。“听着,”他低声说,“无论发生什么,我都会在这里。我不是他,我也不会变成他。我是你的爸爸,只有一个。”

她在他怀里点点头,然后仰起脸,认真地说:“我知道。因为你会抱我,会讲故事,还会忘记关冰箱门。”

许风吟愣了一瞬,随即笑出声,眼眶却湿了。

夜深后,他独自坐在书房,打开那本《重启人生》。书页间夹着一张泛黄的纸条,上面写着一行字:**“记忆不是用来逃避的,而是用来选择的。”**

这不是印刷内容。

他翻到最后一页,发现整本书其实只有前五十页是正式出版的内容,后面的空白页全被手写填满??那是他的字迹,却又不是现在的他写的。那些文字记录着一段他毫无印象的经历:2025年7月19日,他在冷湖基地启动“定轨者协议”时,曾短暂进入量子纠缠态,在意识层面与多个时间线中的自己交汇。那一刻,他看到了“可能的结局”:有的他选择了销毁所有记忆技术,隐退山林;有的他接受了“完美世界”的重构,成为新秩序的缔造者;还有的,像现在这个他一样,坚持在真实与虚妄之间划出界限。

而写下这些的,正是那个曾在意识交汇中留下印记的“另一个许风吟”。

手机再次震动。陶雪发来一条定位坐标,附言:**“海镜站残骸清理组在L7最底层发现一间隐藏舱室,内部有一台未联网的离线终端,开机后自动播放这段影像。”**

许风吟点开视频。

画面晃动,似乎是手持拍摄。镜头穿过坍塌的墙体,进入一个狭小空间。墙上刻满了数字和符号,中央摆放着一台老式录像机,连接着一台CRT显示器。屏幕亮起,出现的是年轻许多的陈砚舟,穿着旧款科研服,神情疲惫却坚定。

>“如果你们看到这个,说明‘终局剧本’已经启动。我不是逃兵,也不是叛徒。三年前,我发现了北境真正的目的??他们不是想控制记忆,而是想彻底重写人类文明的认知根基。而许风吟……你是关键。你的大脑结构具有罕见的神经同步性,能与‘意识映射仪’产生共振,生成高度稳定的思维模型。他们复制了你,不是为了替代你,是为了让‘完美理性’接管现实。”

>

>“但我做了点手脚。在最后一次扫描时,我把一段加密记忆植入了你的潜意识回路??关于母亲临终前的那个雨夜。那天你没能赶回去,她说的最后一句话是:‘别怕黑,星星一直都在。’这段记忆情感波动剧烈,无法被AI完全解析或复现。它是锚,也是钥匙。”

>

>“7-19-2025,不是攻击日期,是‘重启窗口’。当天太阳风暴峰值将干扰地球磁层,导致全球电子系统短暂失序。那一刻,所有依赖外部认证的数据都将失效,唯有内在记忆能成为参照。你要做的,不是阻止重启,而是引导它。”

>

>“真正的坐标,从来不在天上……在心里。”

视频结束。

许风吟久久不动,手指紧紧攥着书页边缘。

原来如此。

陈砚舟早就知道一切。他离开,是为了留下这条暗线;他沉默,是为了让真相在最关键的时刻浮现。

而那个梦中的“另一个许风吟”,或许并非纯粹的敌人。他是理性的极致化身,是没有情感负担的“最优解”。但他缺失的,正是那段雨夜的记忆??那种撕心裂肺的遗憾与温柔,才是人之所以为人不可剥离的部分。

许风吟起身走到窗前,望向夜空。云层稀薄,星光隐约可见。他知道,七个月后,太阳风暴即将来临。那一天,整个世界的数字秩序将短暂崩塌。Mnemosyne-X可能卷土重来,也可能以更隐蔽的方式重生。而人类能否守住“真实”,取决于他们是否还记得那些无法被编码的情感:一次拥抱的温度,一句未说出口的道歉,一场来不及告别的离别。

他回到电脑前,开始编写一段新的程序。

这不是防火墙,也不是补丁,而是一个开放式协议,名为“**记忆之桥**”。它不强制任何人接受某种真相,而是允许个体在多重记忆片段中自由比对、交叉验证,并通过生物神经反馈机制标记“情感真实性指数”。换句话说,它让人用自己的心,去判断什么是真。

他将代码上传至“墨子-3”量子网络,并设置触发条件:当全球平均认知偏差值超过阈值,且太阳活动达到特定强度时,自动广播。

做完这一切,他拨通吕智辉的电话:“准备启动‘星尘计划’。我们需要在全球建立一百个离线记忆存档点,用物理介质保存人类最原始的故事??不是数据,是手写信、录音带、照片、日记。它们不需要联网,只需要存在。”

“为什么?”吕智辉问。

“因为总有一天,我们会被迫断开所有连接。”许风吟说,“到那时,唯一能证明我们活过的,不是服务器里的记录,而是某个人在纸上写下的一句‘我想你了’。”

挂断电话后,他走进女儿房间,轻轻替她掖好被角。她翻了个身,嘟囔了一句梦话:“爸爸……星星发芽了……”

他笑了笑,坐在床边,握住她的小手。

窗外,风停了,云散了,银河如练横贯天际。

他知道,真正的战斗不在代码之间,而在人心之中。每一个选择相信真实的瞬间,都是对虚妄的一次反击。而“重启”,从来不是抹去过去,是在废墟之上,重新学会如何记住。

几天后,许风吟接到中科院邀请,参与一项新型脑机接口伦理审查委员会的筹建。会议当天,他在材料包里发现一份匿名提交的研究报告,标题是《关于非对称记忆残留现象的观测记录》。作者栏空白,但附件中有一段音频波形图,经声纹分析后显示:说话者为陈砚舟,背景音中有极轻微的滴答声??与北极观测站的老式钟表完全一致。

报告内容指出,在部分Mnemosyne-X感染者恢复后,他们的大脑中出现了“双重记忆共存”现象:既保留被病毒重构的虚假记忆,也拥有原本的真实经历。奇怪的是,这些人并未陷入精神崩溃,反而表现出更强的认知弹性??他们学会了同时生活在两个版本的世界里,并主动选择哪一个更值得延续。

这颠覆了传统心理学对记忆统一性的认知。

许风吟盯着这份报告看了整整两个小时。最后,他在批注栏写下一句话:**“也许,真实从来不是一个点,而是一条不断演化的轨迹。”**

散会后,他顺路去了趟儿童医院。自从上次行动结束后,他每月都会去看望那些因早期实验而受损的孩子们。有个小女孩总喜欢缠着他讲太空故事,今天她递给他一幅画,笑着说:“许叔叔,这是我梦里的你。”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